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4:16: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象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象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A. 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 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 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
2.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很有这样的感触。
B. 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 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3. 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 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 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
D. 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 .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 C.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北:败逃 .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 .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3分) ( )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 ⑥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5分)
(2)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5分)
10.补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3)呼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翻 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