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民俗文化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1:27: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宿迁民俗文化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邵士德

来源:《美术界》2014年第11期

【摘 要】宿迁以独特的地理与人文形成了素朴的民俗文化,为立足服务地方的技能型高校美术,具有地域和资源等优势,把本土民俗文化整合到高校美术教育中正契合了双方协同发展的良机。本文将从民俗项目推进、开设民俗课程、民俗题材的美术创作、创新民俗文化课堂教学等方面阐述宿迁民俗文化在地方高校美术中的应用,旨在提升高校美术对本土民俗资源的运用领域与空间,构建地方与高校文化有机交融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间艺术;高校美术;应用;教学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在长期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生活习俗文化的总称,它具有民间传承性和共识性,涵盖了生产劳动、节日习俗、民间艺术、民间文学、宗教等范畴,是艺术创作和情感动力的源泉,也称为民间文化。地处鲁南和苏北交界的江苏宿迁就是别具地域性民俗文化特色的地方,这里是项羽的故乡,在一代代人民坚韧精神的创造下积淀了淳朴的民风和民俗,使这块千年古土更具历史与文化底蕴。由于宿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俗特性,民俗文化的内容丰富,有别具地方特色的戏曲文化,如淮红戏、大鼓、琴书等,更有繁荣的民俗活动,如民俗庙会、民俗节日、贴门神、舞狮子、踩高跷等,尤其民间艺术领域是本土民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传承和运用价值,如云渡桃雕、民间泥塑、沭阳烙画、民俗服饰等,为地方高校美术教学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宿迁民俗文化和地方高校美术

随着经济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宿迁的民俗文化逐渐被新文化艺术冲击和掩盖,尤其是一些颇具历史价值的民间技艺正面临着传承人匮乏或流失的情况,尽管政府也倡导要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但仍鲜有人真正参与进来。这种情态下,本土高校美术院系首具参与优势,如宿迁学院、宿迁高师等,它们的美术理论体系较成熟,又兼备地域便利、人才资源丰富、美术师生素质全面等优势特点,理应契合注重美术专业学生技能能力培养的良机,真正把有传承价值的相关技艺整合到高校的美术专业建设和教学中来。我们可以引进这些具有传承和应用价值的民俗艺术,积极地参与宿迁的民俗活动,为高校美术的多元化教学、技能实践、创作题材运用等提供一线资源,还可以在弘扬传统民俗经典的同时,把散落的民间技艺升级为具有独立理论和实践体系的专业课程,从而优化和完善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 二、民俗文化在高校美术中应用

宿迁以其独特的人文生态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本土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是既往历史和改造未来的民族使命。以民间艺术为主体的民俗生活是地域人文形象的特征,拥有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对高校美术的造型艺术、工艺技术、文化理念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参照和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价值。如何让本土民俗文化艺术真正与地方高校美术产生有机交合,如何在应用中产生良性互动和各自价值的提升与体现,是我们不断思考与推动的课题。 (一)加强民俗项目推动力度

民俗文化的类群很多,要过滤出适合高校美术教育运用和发展的门类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程,需要持续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系统的调研、分析、归纳,高校美术职能部门是主动方,要有政策导向、项目资金支持、人才资源分工、项目研讨、实践总结等环节,这就需要官方的支持和推动,以保障宿迁民俗课程进入大学课堂。以目前状况看,尽管宿迁的民俗文化艺术有声有色地进行着,但偏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普遍应用的代表性项目,如云渡桃雕工艺、传统绘画等。另外,高校美术还未真正从传统的理论模式为主的教学思路中跳出来,这就约束了双边的发展。因此,在高校职能部门推动的同时,要增强教师对本土民俗的了解,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认识,提高民俗文化的纵向传递和空间扩布的力度,为传承民俗文化、完善美术教学体系和多元化知识结构打下基础。 (二)开设民俗艺术课程

对民俗艺术的研究和运用是一门具有现实性实践意义的课程,是关乎民族文化能否较好延续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把民俗艺术的相关课程纳入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提高文化责任感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我们可以开设“宿迁民艺概论”(包括宿迁民俗文化艺术概述、民间艺术门类、代表艺人、代表作品、作品赏析等内容)、“民间艺术实践”(以理论课程为基础,并把传统的教育实践课程转换为民间艺术实地实践,师生共同参与,民间艺人亲授技艺,以此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民间工艺美术”(了解宿迁的民间工艺美术门类,理论、实践、考察环节)等课程,还可以开设选修课程。因为民俗艺术课程与我们传统美术课程都有知识的关联和交叉,但民俗艺术的低调和世俗性往往没有完备的理论体系,这是民俗艺术主要流行民间的重要因素。其实,民俗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知识,是最具生活性和人文情感的艺术形态,开设民俗艺术课程可以让我们回归现实,并立足于高校美术的视角对传统的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创新和延伸,从而实现美术课程模块的多元化和知识结构与体系的完善。 (三)民俗题材的美术创作

列宾曾说:“只有在自己土壤中成长的艺术才能得到透彻和充分的理解。”历经千年积淀的宿迁民俗是地域性文化的经典,与现实生活和民众精神紧密相连,我们理应立足和挖掘人们喜闻乐见的本土民俗文化资源,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来应用于美术创作中。像宿迁的民间传统节日、庙会、礼仪、历史传说、地方戏曲等均可以作为我们美术创作的题材,其传统图案符号和样式都蕴含着美术造型、透视、色彩、语言、形式等元素,不仅能给我们带来视觉审美体验,还能激发我们的艺术创造力,这是民俗文化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性魅力所在。在本人指导的美术生毕业创作中,我鼓励学生创作有关宿迁民俗文化和艺术题材的油画作品,如宿迁的古建(乾隆行宫、项王故里等)、民俗活动(赶庙会、踩高跷、舞狮子等),还有借鉴民间泥塑和沭阳烙画的绘画元素等。在实地考察和调研中,这些饱含地方风情的民俗文化为我们的美术创作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供了丰富的素材。以传统的图形和色彩来表达我们对宿迁民俗文化的质朴情感,作品的语言和形式更有情趣和内涵,是我们创作的源泉。 (四)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传统向现代、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我们应该大胆改革传统的高校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让民间艺术和艺人进入课堂教学,这种做法在一些职业技能教育类院校的设计领域有所尝试,但高校美术教育中未加推行。我们普遍的观念是民间文化和艺术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不能应用于专业教学,这显然是一种偏见。例如,宿迁的非遗项目“云渡桃雕”、“沭阳烙画”、“民间泥塑”、“麦秆画”等都有传承艺人和作品,也受到了民众的喜爱,如果将这些民间技艺变成课程教学,让专业教师在理论上予以阐释,让民间艺人进行技艺流程示范,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无论它作为独立课程引入,还是以相关学科的融入性教学,都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此,本人了解和拜访了云守阳、汤征、郝钧等民间艺术大师,亲睹了一些作品和技艺流程,并与之探讨民艺课程化的问题,达成了艺术交流合作的意向,为双边融入铺设了基础,对传统文化与高校美术的协同发展意义深远。 三、结语

宿迁以其独特的地理与人文形成了素朴的民俗文化,将民俗文化和技艺与地方高校美术对接,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必然,对文化的传承和高校美术教育特色化体系构建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我们要合理运用本土民俗文化资源,以多元化形式引入教学和学习,在感受地方文化亲和力的同时,既能增进美术专业学生对宿迁民俗文化的感识,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化认同感,更能提高我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注释:

*科研项目:本文系宿迁市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宿迁民俗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应用研究”的成果;宿迁学院教改课题“美术专业技能应用型特色教学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YJG11)。

【邵士德,江苏省宿迁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