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5 13:41: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作者:苏杉 苗林 刘蕾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5年第05期

【摘 要】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和智力的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区域性决定了它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加强科学管理、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 作用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大幅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也大幅度提升。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同样面临很多风险,迫切需要区域内人才培养结构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方式转变培养人才,以求获得经济社会和国家竞争力的长效发展。区域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密切联系当地行业企业,根据产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根据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创新科技应用和开发,与地方企业联手育人,培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把经济增长从依靠增加人力资本数量转变到依靠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上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核心要素,而系统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重要使命。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高职教育已被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以期为社会培育千百万能够直接服务于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贡献力量。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的人才、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构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可以持续推动高职院校进行自身建设。本文我们仅从以上两方面来确立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试图以这两个方面为视角切入,寻求两者更好相互影响的结合点。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应用型 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的占有和递增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人才的培养和拥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技术型、技能型等应用型人才在加快区域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支撑,不可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从传统行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必然需要一大批以技术科学为指导,掌握各种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的技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而使人才的需求由熟练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人才转变为中高级技能人才。目前,我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对技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形成倒逼态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迫切需要高职教育的人才支撑。通过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对接,区域产业能够得到其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员工继续教育的培训场所,有利于企业对现行产品的革新及其运行机制、管理方法的不断改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在科技迅速发展和职业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与区域经济紧密对接的高职教育是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最有活力的增长极。

其次,高职教育为开展区域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持。高职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是其应有之义。高职院校推进区域技术创新的途径,一是与企业合办研发中心,其主要任务是针对企业进行有目的地技术开发,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共性技术难题;二是牵头成立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形成高职院校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基地,以加快区域技术成果向产品的转化过程。随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扩展,其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并逐渐通过为区域社会做贡献,由在区域社会的边缘进行细小问题的服务,逐步走入区域经济社会的中心,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成为区域社会的人才智库、智力引擎。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通过与区域经济对接,也完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高职教育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为宗旨,同时,区域行业企业的需求又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在为区域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会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服务内容、手段,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强化与区域社会之间思想、信息和知识的双向流动,使自身处于不断调整与变革中,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高职院校在为区域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会自觉形成做大做强的内驱动力和对优质资源的占有,实现教学条件的改善、基地的拓展、师资队伍的优化和集聚、教学质量乃至管理水平的提升。如与地方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能增强教师和行业企业的交流,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甚至带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又如高职院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由于受人才、条件的限制,难以承担基础性、前沿性重大课题研究,要拓展其科学研究的职能,唯有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取得更具有现实意义的科研成果。因此,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价值所在,是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其获得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支持的重要保障。

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高职院校进一步调整布局结构。要利于开展 “产学合作”, 实现互惠互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与高职院校就业密切相关的企业从主城转移到边远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分布在中心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市及区县城市。高职院校应紧紧盯住市场,依托行业和市场的需求办学,积极进行高职院校的布局结构调整,使其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高职院校布局结构调整要有利于学校与企业接轨,方便开展“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紧靠企业、工业园、保税区和经济开发区布局,企业为学校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真正实现学校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课堂对接车间、教师对接实践、校长对接厂长。企业深层次参与学校的办学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要素之一,高职院校通过向企业输送合格技能人才来展示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借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企业的力量来确保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稳定与提高。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合作从企业一方获得设备、师资和学生实习等教育资源的支持。“校企合作”一定要建立在双方共赢互利的基础上,使“校企合作”成为双方的一种需求和社会的责任,而不是一种形式。“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利益体现在:一是企业需要批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来自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品牌的树立;二是利用学校资源对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提升在岗员工的技能水平;三是通过学生生产实习,企业可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并得到学校对企业的技术支持。学生毕业后依托企业就地就业,对企业和学校都是一种经济的运行模式,能使双方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其次,高职院校布局结构要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新生劳动力的聚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其生源分布和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一方面,教育影响生源的发展变化,影响生源数量的增长及规模,影响生源的素质和结构;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的农村生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定社会层次、一定区域的学生状况及发展趋势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接受一定形式的教育。农村生源多决定高职教育的布局、速度、结构、形式乃至培养目标都要适应农村的学生,因此,高职教育的规划、布局不能忽视生源这一重要的社会条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学院布局结构调整的内涵、规模、专业类型和层次差别等。

第三,高职的形态结构要适应区域经济变化所需的多种教育形式。高等职业教育的形态结构应与经济结构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一致,才能构成完整的职业教育形态结构。职业教育的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有学历教育、短期教育和培训教育,有单一性教育和多学科教育,学习时间有全日制、业余制及短期培训制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培训教育是对学历教育的补充和强化,是对学习者职前、职后、转岗培训及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搭建一个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平台, 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应互相衔接,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重新布局, 催生了很多新产业和新行业,各种新技术和新领域层出不穷。

党的十八大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目前,我国正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升级,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能力。但是,高职院校的服务能力和参与经济的程度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自身的科技创新实力不强,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为企业做出的贡献不大,为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的作用不明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具备较高理论知识,有丰富实践经验,能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业内知名人士少;具有生产性和新技术研发功能的设备不足,为区域企业培训员工作用不大……这些因素都导致高职院校不能吸引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影响高职院校参与和服务经济社会。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仍相对薄弱,存在制度不完善、与产业发展不协调、不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位于高端,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