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2017年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13:37: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再给两钱药末。李成得到药,过了五六年,亲戚中有病似李成的人,对成说:“您如今强健,我要死了,怎么忍心没有危急而隐藏药物,以等待我不幸?先拿来借给我,我痊愈,为您向华佗再索要。”

42、是黑牛也而白【题】。 【答案】额头

【解析】这一定是一条白额的黑牛。大家都知道“目”指眼睛,而“题”的本义其实是额头。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解释:“题,额也。”如《汉书·司马相如传》说:“赤首圆题。”可见,“题目”原指人的额头和眼睛。看一个人,从其额头和眼睛就能大致了解其容貌与气质。所以人们用题目来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非常确切而形象。 以后又演变为考试之项目 43、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答案】大概,大略。

【解析】无虑这个联绵词又写做勿虑、摹略、莫络、孟浪,它的意思是大略、大概。《冯婉贞》:“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王念孙对这个词曾有专门考证,王氏徵引了很多语言材料,证明“无虑”就是大概、大略之义。《广雅·释训》:“无虑,都凡也。”《广雅·释诂》:“都,大也。”则都凡即是大凡,大凡也即。”是大概、大略。高诱注《淮南子·无虑,大数名也。”也是大概、大略之义。《周髀算经》“无虑後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赵爽注云:“无虑者,粗计也。”粗计亦犹大概、大略。《汉书·食货志》:“天下大氐无虑皆铸金钱矣。”颜师古注曰:“无虑,亦谓大率无小计虑耳。 4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答案】通“苗”。

【解析】一般认为“不毛”中的“毛”是“苗”的假借。如段玉裁《说文》注中云:“毛苗古同音,苗亦曰毛,如‘不毛之地’,‘不毛’即‘不苗’,也就是不生长庄稼的地方”

45、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答案】到某地去。

【解析】上天降祸于晋国,文公到了齐国,惠公到了秦国。《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去,往。如,往也。——《尔雅》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即日驾车如周,朝见已毕,奏曰:“臣荷圣恩,父子相继秉政。”——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46、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 【答案】帝王或高官便服私访

【解析】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小路,小道。 五、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7、《说文解字》

【答案】东汉许慎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也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内容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 48、四书集注

【答案】南宋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是四书的重要的注本。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49、析言

【答案】又称对文、对言,所谓析言,是指近义词同中有異,而强调其異的一面。训诂中用这析言、浑言两个术语来说明近义词的通别,所谓浑言,是指着眼其共同性的一面,而不计较其中细微的差别。如:《说文》疒部:“病,疾加也。”“疾,

病也。”段氏於“疾”篆下注云:“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这意思是说:如欲求其别,则疾、病二

字之义略有不同,病比疾厉害(包咸注《论语》曰:“疾甚曰病。”),如欲求其同,则病也是疾,疾也可称为病。 六、简答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0、音义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案】音义关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下六个方面:偶然性、约定性、回授性、延展性、类聚性、多元性。 51、如何进行“析词审义”?

【答案】析词审义要做到“三分清”:分清词与词组;分清单纯词与合成词;分清合成词的含义与偏义;分清词组的结构方式。 52、词义的理性引申是指什么?它有哪些小类?

【答案】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了引申义。此役的理性引申可分为四小类:因果引申;时空引申;反正引申;虚实引申。 53、简述训诂学今后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答案】训诂学今后的主要任务主要有二:一是实现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二是指训诂工作,提高训诂工作水平。 七、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4、什么是“以形索义”?以形索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以形索义”就是“依形求义”的训释方法,指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如古书“梦黄能”,《金文编》“能”像熊的样子,可知“能”是“熊”的古体字。运用“以形索义”要注意:(1)、文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从《说文解字》的说解可以清楚地看出文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如:莫为会意字,像太阳西下在草丛里,表示暮的意思。(2)、古文字和训诂。依靠殷商系文字——甲骨文,可以更好训释词义,如《说文解字》追、逐二字互训,早期二字的区别并不明显;甲骨卜辞追的对象是人,逐的对象是兽,后来才混而不分。(3)、笔意与笔势,在运用以形索义这一方法时,要涉及笔意与笔势问题。只有较早的

文字才是笔意,汉字发展的结果,字形日益显示不出一点一画的意思,与字义的联系切断,就成为笔势,如小篆的民字的形体无法解释字义,必须上推到古文去考察。古文民从女,作捆绑状,是俘虏的形象。这说明,运用以形索义以笔意为据。(4)、防止望文生训,主要是:因不明古义而望文生训,如:古书“堕肝胆”,有人释为“肝胆涂地”,如:古书“动容”,有人误解“容”为容貌,其实容为动义,动容是同义复词。 55、方俗词义为何难以解释?

【答案】方俗词义的训释往往困难,原因:(1)、可以作为引证的材料很缺乏,几乎没有合适的字书、词典可查。如:古书“踏逐”难以理解,查《武林旧事》知指“推荐”、“介绍”。(2)、记录当口语的文字往往有很多种写法,错别字不少,涉及方音时,韵书难以依据,如“们”写作“懑”、“门”、“每”,“这”写作“者、遮”,一字有多个写法。除了误写,还有有意别写的。如“巨毒”本应为“巨阙”(良剑名),由于押韵而改写等。(3)、中古、近古双音结构的语言单位占多数,但是又没有固定下来,某一语言是词还是词组,有时会使人不定;有时合成词的两个词素的词序不固定,出现不规则的缩语,使人难以定词确义。如:“张主”即“主张”、“做脚”是“做手脚”的缩语等。(4)、有些少数民族的借词,还没有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需要从少数民族语的古代文献中去找对音的词,如:“牙不”写作“哑不”,蒙古语指走,“雅鲁”契丹语指“拜贺行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