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4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59: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4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升舍”制度是( )创立的。 (分数:2.00) A.元代 B.宋代 √ C.唐代 D.明代 解析:

3.“庆历兴学”的发起者是( )。 (分数:2.00) A.司马光 B.蔡京 C.范仲淹 √ D.王安石 解析:

4.“学田”制度是在( )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分数:2.00) A.元代 B.宋代 √ C.唐代 D.明代 解析:

5.殿试制度作为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定型于( )。 (分数:2.00) A.明代 B.元代 C.唐代 D.宋代 √ 解析:

6.“苏湖教法”的创始人是( )。 (分数:2.00) A.孙复 B.石介 C.胡瑗 √ D.范仲淹 解析:

7.作为对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改革,“三年大比”制度确立于( )。 (分数:2.00)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

解析:

8.“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正式形成是在( )。 (分数:2.00) A.唐代 B.宋代 √ C.元代 D.明代 解析:

9.宋代“熙宁兴学”的发起者是( )。 (分数:2.00) A.欧阳修 B.王安石 √ C.范仲淹 D.蔡邕 解析:

10.作为我国科举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弥封”制度是在( )时确立的。 (分数:2.00) A.唐代 B.宋代 √ C.元代 D.明代 解析:

11.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誊录”制度是在( )时确立的。 (分数:2.00) A.宋代 √ B.唐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

12.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 )。 (分数:2.00) A.宋代 B.元代 √ C.明代 D.清代 解析:

13.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锁院”制度是在( )时确立的。 (分数:2.00) A.唐朝 B.宋朝 √ C.元朝 D.明朝 解析:

1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 )制定的。 (分数:2.00)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

解析:

15.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别头试”制度是在( )时确立的。 (分数:2.00) A.唐朝 B.宋朝 √ C.元朝 D.明朝 解析:

16.“崇宁兴学”是宋代三次兴学中最为彻底的一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宋代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超过了前两次,其发动者是( )。 (分数:2.00) A.欧阳修 B.范仲淹 C.王安石 D.蔡京 √ 解析:

二、 辨析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7.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8.“国子监”既是宋朝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符合宋朝国子监性质的正确表述。) 解析:

19.“积分法”作为一种学生学业考核方法,始于宋代,到元代趋于完善。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符合积分法的正确表述。) 解析:

20.设置地方教育行政长官“提举学事司”是元代官学制度有别于宋代的特点之一。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崇宁二年,宋代在诸路即设置提举学事司,管理地方官学。它的设置时间虽不长,却是中国古代地方教育专门行政管理机构之始,在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解析:

21.殿试制度是在宋代成为制度的。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殿试虽然由武则天开创,但其作为制度则是在宋代确立的。) 解析:

三、 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

22.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王安石提出了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 (1)“教”是培养人才,要使全国各地各层次都有学校,传授有用的知识技能; (2)“养”是指发挥培养人才作用的保障措施; (3)“取”是选拔人才,通过自下而上的推荐、考核,按德能大小任用官吏; (4)“任”是使用人才,要根据人的专长任以适当的职务,并保持稳定。)

解析:

23.简述宋元时期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发展:最早见载的为西周时代的《史籀篇》;《苍颉篇》是秦代蒙学识字读本,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的范本;汉代影响较大的有《急就篇》;到明清时期,启蒙教材较前代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提高,形成丰富的数量与种类。 (2)种类:①以识字为主的综合性教材,集识字、知识和道德教育为一体,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②道德训诫类,如朱熹的《小学》、《童蒙须知》,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 ③综合历史知识类,如《蒙求》、《十七史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 ④诗歌类,如《训蒙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等。 (3)特点:重视汉字的特点;注意与日常生活联系;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的规律和儿童少年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 解析:

24.朱子读书法有哪些基本内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朱子读书法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有关北宋教育家朱熹读书的经验及方法,共有6条。 (1)循序渐进。首先,学习的过程应该根据难易知识程度确定次序;其次,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再次,在读具体的书上要按照篇章的顺序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前进。 (2)熟读精思。对正文及有关注解要熟读成诵,并反复回味,认真思考,理解其真谛。 (3)虚心涵泳。首先,读书必须以虚心的态度去体会圣贤的用心和寓意,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任意发挥;其次,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人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 (4)切己体察。要结台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 (5)着紧用力。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作精神,努力上进。 (6)居敬持志。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 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六条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局限性在于不重视书本与实践的结合。) 解析:

四、 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

25.必答题(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6.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和意义如何?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主要的调整措有:(1)废止门生称谓及公荐制;(2)实行殿试制度;(3)实行权知、同知贡举制度;(4)实行别头试;(5)实行锁院和糊名制度。 意义和影响: (1)限制了世家子弟徇私舞弊、世家权臣把持科场的特权,使得科举考试的竞争在形上获得平等,一大批爽俊庶士得以通过平等的考试,进入仕途; (2)进一步加强了黄帝对科举考试的绝对控制和国家权利部门整体监控的程度,削弱了考官个人专擅独断的权利; (3)科举制改革后,庶族和贫民子弟通过科举跨人仕途的数量日益增多,在统治阶层中逐步形成一个庶族官僚集团,从而为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运行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 (4)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是宋朝走向文治社会最直接的表现。) 解析:

27.试述宋代书院制度的产生及其教学特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的名称始于唐代,但只是校刊、收藏经籍的场所。书院作为一种教学机关,是从北宋开始的。由于北宋初期官学荒废。士子无求学场所,宋代理学的传播也需要有其自身的场所,加之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作为教学组织的书院便应运而生。 (2)宋代书院有私办、官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初期组织比较简单,主持人亦是教学者,通常称为山长,亦有称洞主、院长、堂长。书院的讲学多力求通义理,而不是参加科举,因而在教学形式上有与官学不同的显著特点: ①书院既是教学机关,也是学术研究机关,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是书院最

显著的特点;同时,仔院也往往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的中心。 ②书院建立了“讲会”制度,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讲、求学,教学人员不限于书院本身,学界名流和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互相讲学,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百家争鸣精神。 ③书院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④书院师生朝夕相处,师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关系融洽,感情深厚。 ⑤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其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有来自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 解析:

28.试述“三舍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将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2)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升舍考试制度,对学生考察和选拔力求做到平时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优劣与对他们的任职、使用结合,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太学教学质量,同时又把上舍考试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融养士与取士于太学,无疑提高了太学的地位。总之,三舍法是中国古代大学管理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他不仅对宋朝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后来元、明、清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