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45: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碱液,微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几乎不溶于水、氯仿、醚、苯、二硫化碳和石油醚。易溶于碱液中,呈黄色。酸化后复析出,可以溶于浓硫酸和浓盐酸,呈深黄色,加水稀释复析出。稀溶液遇三氯化铁呈绿色。无气味,在光的作用下渐变暗。查阅资料可知,UV λ
EtOH max
nm:259,299(sh),359。IR vmaxKBr cm-1:3400(OH),1670(C=O),
1620,1520,1470(C6H5)。H-NMR(DMSO-d6)δ:7.52(1H,dd,J=2.0、8.0Hz);7.40(1H,d,J=2.0Hz);6.82(1H,d,J=8.0Hz);6.64(1H,d,J=2.5Hz);6.24(1H,d,J=2.5Hz);5.76(1H,d,J=7.0Hz);4.32(1H,d,J=2.3Hz);3.0-4.0(10H,m);1.08(3H,d,J=6.5Hz)。
芦丁 槲皮素
槲皮素,又名栎精,槲皮黄素,分子式为C15H10O7,分子量302,化学式见上图。黄色结晶,熔点为313-314°C(2分子结晶水),316°C(无水物)。溶于甲醇、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丙酮等溶剂,碱性水溶液呈黄色,不溶于水、苯、乙醚、氯仿、石油醚。其乙醇溶液味道极其苦涩,可作为药品,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并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由芦丁的化学式可知:其基本母核是平面型结构,2-位上引入的苯环与色原酮部分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并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同时7-位及4/-位引入-OH或-OCH3等助色团后,因其促进电子移位、重排,两重作用都使芦丁具有较深的颜色即淡黄色(色原酮部分原本无色),从而使芦丁易于较其他黄酮类化合物鉴别。芦丁分子中含有多个酚羟基,而且7-位处于C=O的对位,4/-位处于C=C的对位,在
5
P-Π共轭效应的影响下,使酸性较强,易溶于碱液(饱和石灰水)中,酸化后溶解度降低复析出,从而可以用于芦丁的提取和精制。芦丁是由槲皮素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脱水缩合成的苷,因而在酸性条件下又可以水解成槲皮素、鼠李糖、葡萄糖。芦丁为黄酮苷,能与三价的铝生成黄色配合物,在NaNO2的碱性溶液中呈红色,在51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根据此显色反应用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芦丁,但显色反应需要具备良好的重现性与灵敏性,因此必须控制反应条件,主要是溶剂种类、试剂用量、溶液酸碱度、反应时间和显色时间等。
2.2 实验条件的选择
最大波长的选择:将芦丁对照品加硝酸钠、氢氧化钠、硝酸铝处理后的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00~600nm进行扫描,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均在510nm处有最大吸收,故检测波长选择为510[6-7]。
3实验方法和结果
3.1芦丁的提取:采用酸提碱沉法[8-11];
(1)称取槐米30g,在乳钵中研碎至槐米碎裂即可,置1000ml烧杯中,加入300ml饱和石灰水(以棉花过滤至澄明)调节pH 7-8之间,并且不断搅拌,加热煮沸15min,趁热以棉花过滤(过滤前应将棉花用水充分润湿,尽量赶出其中的气泡)。 (2)残渣再加200ml饱和石灰水,保持PH 7-8之间,并不断搅拌,同时煮沸10min,趁热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放冷。
(3)向滤液中加入浓盐酸(边加边搅拌)调PH 3-4并放置过夜。
(4)次日倾出上清液(不要振摇),抽滤沉淀(布氏漏斗中垫两层滤纸)并用蒸馏水洗至pH 5-6,将滤得物置于表面皿上,得粗芦丁。
6
3.2 芦丁的精制
将粗芦丁加300ml重蒸水,加热,用饱和石灰水调PH 8-9,使充分溶解,趁热少量趁热抽滤,待滤液冷却后加盐酸调节PH 4-5,静置,冷却,抽滤,并用蒸馏水洗至PH 5-6,即可得比较纯的芦丁。
3.3芦丁的鉴定
3.3.1呈色反应:取上述芦丁提取物3-4mg,加甲醇8-10ml使其溶解,分成3份做以下实验。
盐酸-镁粉反应(检查是否有黄酮类化合物存在的最常用方法):取上述溶液1-2ml,加2滴浓盐酸,再加入少量镁粉。在本实验中观察到颜色变化:黄→紫→红;说明有芦丁或者槲皮素存在。
锆-枸橼酸反应(区分芦丁和槲皮素):取上述溶液1-2ml,再滴加2%ZOCl2
的甲醇溶液3-4滴,在本实验中观察到溶液颜色加深;再继续加入2%柠檬酸的甲醇溶液3-4滴,观察到溶液颜色稍微变浅;此步显色反应证明有芦丁的存在,但无法证明是否有槲皮素存在。因芦丁溶液加ZOCl2后颜色加深(5-OH存在),加入柠檬酸后颜色变浅;槲皮素加ZOCl2后颜色加深(5-OH、3-OHC存在),加入柠檬酸后颜色变化不明显,由于颜色掩盖效应,不可排除两同时存在。
а-萘酚反应(糖的检测):取上述溶液1-2ml,然后再加10%а-萘酚乙醇溶液2-3滴,摇匀,沿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ml,观察到一层出现紫红色,一层为淡黄色接近无色,说明既有芦丁存在又有槲皮素存在即部分芦丁水解。
3.3.2薄层色谱检识
样品溶液的处理:称取芦丁提取物20mg,加入甲醇10ml使配制成溶液; 对照品溶液的处理:取芦丁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
7
品溶液。
吸附剂:自制硅胶G-CMC版
展开剂:乙酸乙酯-甲酸-水(8:1:1)
薄层测定:用毛细管取供试品、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自制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8:1:1)为展开剂,展开,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晾干,待晾干后喷三氯化铝试剂,等乙醇挥发完全后置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在本实验中,观察到供试品色谱上的荧光斑点与对照品色谱的荧光斑点出现的位置相一致。从而证明了样品中芦丁的存在即芦丁没有全部水解。
3.4芦丁的含量测定 3.4.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秤取在120°C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恒重控制的芦丁对照品20mg,至50ml容量瓶中,加适量60%乙醇,超声波处理使溶解,放冷,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至 50毫升容量瓶中,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无水芦丁0.2mg)。
3.4.2标准曲线的制备
(1)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2mg/ml)1.00,2.00,3.00,4.00,5.00,6.00分别放在25ml容量瓶中,各加入30%乙醇至6.0ml,各精密加入5%亚硝酸钠1.0ml,充分混匀,放置6分钟。
(2)各精密加入10%硝酸铝溶液0.3ml,充分摇匀,放置6分钟。
(3)加入1mol /dm3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3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 (4)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对照,在510nm最大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C,纵坐标为吸光度A,建立回归方程。
8
标准溶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测得的吸光度
溶液浓度C(mg/ml) 0.008
0.016 0.024 0.032 0.048
吸光度A 0.262 0.502 0.746 0.964 1.472
吸光度2吸光度A1.510.5000.010.020.030.040.050.06标准溶液浓度C(mg/ml) 标准曲线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后求线性回归方程,得回归方程:A=30.1081C+0.0184,R=0.9997。表明芦丁在0.008mg/ml—0.048m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3.4.3 样品测定
精密称取槐米提取液(相当于含芦丁0.2mg/ml)5.0ml,放在25ml容量瓶中,各加入30%乙醇至6.0ml,各精密加入5%亚硝酸钠1.0ml,充分混匀,放置6分钟;精密加入10%硝酸铝溶液0.3ml,充分摇匀,放置6分钟;加入1mol /dm3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3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于分光光度计上,在51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为0.1701;
根据样品所测的数据,由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溶液中芦丁的含量为0.00504mg/ml; 则无水芦丁(%)=标准曲线上读出的浓度(mg/ml)*25ml/取样量(ml)*样品的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