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中国与家乐福中国的物流系统比较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9:52: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沃尔玛中国与家乐福中国的物流系统比较分析

三、沃尔玛中国与家乐福中国的物流系统比较 (一)沃尔玛中国的物流系统介绍

在信息系统方面,沃尔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斥巨资进行信息系统建 设。在70年代中后期高价租用了休斯公司的卫星用于公司内部信息的传递,经 过多年的积累,到现在为止,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卫星和数据库系统, 其先进程度可以和美国五角大楼相媲美。这套先进的系统将沃尔玛分布在世界各 地的分店和供应商有机连接。沃尔玛能够在-d,时之内完成它分布在世界各地的 4500多家分店的库存盘点”。而沃尔玛中国在沃尔玛总部的信息技术保驾护航 下,其信息系统将供应链中的供应商、配送中心及零售分店有机联系,达到信息 顺畅。这样,供应链中一环扣一环,将无用功减缩到最小,将效率提高到最高。 几乎达到了“无缝”运行。

在配送中心方面,沃尔玛中国在深圳和天津有两个配送中心。沃尔玛的配送 系统大致如图1所示:

沃尔玛与供应商保持友好合作的关系,强调与供应商共同发展。供应商在任 何时候都可以在沃尔玛的网站上以保密的方式察看自己商品的销售和库存情况,

从而预测需求。在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及FIVlCG研究中心公布的{2006年度供应 商满意度调查报告》14中,沃尔玛中国的综合满意指数、信用指数、管理指数15等 排名都居于榜首地位。而在费用指数16这一负面指标上,沃尔玛中国则排在14 名的位置。从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出供应商与沃尔玛中国合作良好,达到共赢。 沃尔玛中国复制了沃尔玛在美国本土的物流管理模式,集权化管理,这从其 配送中心的建立可以窥见一斑。各门店没有自主进货权,而是将需求上报到配送 中心,由配送中心统一进货再配送到各门店。 (二)家乐福中国的物流系统介绍

在物流管理模式方面,家乐福中国并没有采取常规的集中采购管理体制,其 没有配送中心,而是权力下放。2005年5月前家乐福实行“中国区总部一7分区一 门店”的三级管理架构,与此管理架构相对应的物流系统相对分散。各门店拥有 自己的供应商体系,商品配送模式为分散配送。在出现多次腐败事件以及商品质 量问题后,家乐福中国将其管理架构改革为现在的“中国区总部一4大区-10个分 区一门店”四级管理架构。此种管理架构下,门店的权力回收,总部权力仍然下 放,由4大区主管管理各大区域内的采购体系。 调整后的家乐福中国区物流管理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信息系统方面,家乐福中国不断尝试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例 如与雀巢公司合作的VMI系统。

家乐福与供应商的关系可以用剑拔弩张来形容。家乐福保持着向供应商要利 润的传统,尽可能地压低进货价格。供应商们颇有怨言。在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及 FMCG研究中心公布的《2006年度供应商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家乐福中国的综 6合满意指数排在第lO位,信用指数排在第3位,管理指数排在第6位;而作为 负面指数的费用指数排名在首位。从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出供应商与家乐福中国 的合作并不愉快。

(三)沃尔玛中国与家乐福中国物流系统比较分析

从上文对沃尔玛中国和家乐福中国的物流系统介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二者之间的异同。二者在信息系统方面应该来说是存在一致的。双方都大力发展 自己的信息系统。都尝试使用ⅧI(Yendor-ki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库 存,通过网络接口使供应商与本企业信息共通。但是,二者在信息系统方面也有 所不同,沃尔玛中国的信息系统更加强大,信息技术运用更多,卫星定位系统的 使用,数据库系统相对先进。在物流系统管理方面,沃尔玛中国采取中央集权模 式,对所需商品进行集中采购。通过建立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统一向各门店发 货。而家乐福中国采取权力下放式的采购模式,从2005年5月起由以往的各门 店分散采购方式相对集权,由四大区域各自采购。意图分权与集权相结合。在配 送中心方面,沃尔玛在进入中国不久便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迄今为止,其分 别在北京和天津各拥有一个大型的配送中心。而家乐福进入中国至今并没有建立 大型配送中心。在与供应商的关系方面,沃尔玛崇尚与供应商建立平等合作的关 系。和家乐福收取“进场费”的做法相比,沃尔玛是“进场费”的坚决反对者。 它认为只要产品质量过关,符合售卖要求,就可以进入卖场,而供应商只需提供 商品销售总额1.5%的年度佣金和仓库佣金即可。 1.信息系统是零售企业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信息化,是指利用电子信息手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物流全过 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17。 信息系统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合适的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物流效率,降低 物流成本。信息流、商流、物流三者有机结合,企业才能高效率的运行。随着信 息技术的发展,整个供应链中无处不存在信息技术的身影。如条码技术、电子数 据交换技术、供应商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都与 物流密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