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分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3 21:14: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 区域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洛阳、孟津、新安相望;西与山西省垣曲接壤;东为开阔平原,与沁阳、孟州市毗邻。地处北纬34o53′~35o16′,东经112o01′~112o45′之间,市域土地面积1931.26km2,东西长64.9km,南北宽36.4km。

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地理坐标:北纬35.10°~35.11°,东经112.12°。

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2.1.2 地形地貌

济源市境北部为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南部丘陵为黄土高原与山西隆区边缘的延伸,形成了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与平原。其中平原面积为23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8%,土层较厚。丘陵面积为40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4%。

本项目矿区属太行山低山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近东西向,海拔标高一般550~950m,相对高差约400m,矿区周围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程度中等。沟谷为“V”字形,是矿区降水自然排泄的主要通道。区内植被不甚发育,岩石多裸露,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本次圈定矿体范围内最高标高海拔+700m,最低标高+570m,最大相对高差130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图见图2-1。

- 1 -

Ⅱ采区 Ⅰ采区 图2-1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图

2.1.3 地质构造

济源属华北地层区,地质演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层构造,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

济源地质构造复杂,由五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北部为太行山复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部分;中东部平原地区属开封坳陷。西北部表现出地糟型构造特性,东南部显示出地台型构造特征。

本项目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区太行山台拱与华北拗陷的接壤地带,属太行山复

- 2 -

背斜的东南翼,封门口断层北侧。地层呈单斜产出,走向北西,倾向南西。

一、地层

1、下元古界银鱼沟群 (1)双房组(Pt1s)

岩性主要为黑云片岩、绿泥片岩、变质砂岩、大理岩、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及混合片麻岩等,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局部地段可见到角度不整合接触,该组是矿区内主要出露和分布的地层。受构造影响,地层产状变化较大。

(2)北山崖组(Pt1b)

该组主要分布于矿区外围的东北部,与双房组呈断层接触,其主要岩性为灰白、淡红色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砂砾岩、绿泥石英片岩及大理岩。

(3)赤山沟组(Pt1c)

该组主要分布于Ⅰ采区东部,与双房组呈断层接触,其主要岩性为黑云片岩、绿泥绢云片岩、条带状白云质大理岩、碳质绢云片岩及灰白色厚层状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在该组中偶见铁矿质层出露。

2、第四系(Q)

在山坡及沟谷底部,还有少量第四系分布,主要由风化残坡积黄土和灰岩碎块组成,厚0~5.8m。

二、构造

矿区内无褶皱构造,地层呈单斜产出,岩层走向100~140°,倾向238°,倾角10~30°左右。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西向、北东向及近南北向三组,经过矿区南部的主要为北西西向正断层,呈舒缓波状近东西向展布,倾向南,倾角70~80°,受其影响,地层产状较为零乱,矿体底板亦呈波状倾向南西,靠近断裂处岩石较为破碎。

2.1.4 区域气象特征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