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试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52: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A试卷)

课程名称: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对发酵液pH值进行调节的主要方法是 、 、 。 2.微生物的呼吸强度

QO2与耗氧速率 r之间的关系是: 。

3.工业发酵产物分为 、 、 。

4.通风过程中,氧传递从供氧方面来看,其主要阻力来自于 。

5.大规模工业生产常用的培养方法可分为: 培养、 培养、 培养、 培养。

6.发酵工业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一般包括: 、 和 。

7.淀粉糖酸水解的分解反应是由葡萄糖分解为 、 以及 等非糖产物。 8.在糖酵解(EMP)途径中,对磷酸果糖激酶的酶活性起抑制作用的的物质主要有 、 等。

二、选择题 供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干要求,选出将其番号填入“()”中。(每小题3分,共15分)

9.属于发酵工艺过程控制的是( )

①培养基控制; ②搅拌器转速控制; ③发酵液体积控制; ④发酵液pH值控制 10.以下所列发酵产物提取精制方法中,不涉及膜分离技术的是( ) ①电渗析; ②薄膜蒸发浓缩; ③超滤浓缩; ④反渗; 11.下列处理属机械消泡的是( )

①添加高碳醇; ②添加聚硅油; ③超声波共振; ④添加植物油; 12.下列因素中,不会明显影响凝胶层离法分离效果的因素是( ) ①洗脱液离子强度; ②样品浓度;③洗脱液流速; ④洗脱操作温度; 13.影响离子交换树脂交换速度的因素是( )

①溶液的体积; ②树脂的使用量; ③操作温度; ④树脂的强弱; 三、解释概念 (每小题3分,共15分) 14.培养基: 15.化学消泡:

16.淀粉水解糖制备的酸酶法: 17.葡萄糖效应: 18.浓差极化:

四、判断正误 在叙述正确题后的“(√)”中划“”,在叙述错误题后的“()”中划“×”;(每小题1分,共5分)

19.培养基灭菌中,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常用热阻来表示。( ) 20.发酵过程中pH一般不会变化。( ) 21.结晶过程是物理变化过程。( )

22.微生物工程分为两大部分:发酵部分和提纯部分。( ) 23.从反应动力学来看,淀粉酸水解属于单分子一级反应类型。( ) 五、简要回答题 (每小题5分,共25分) 24.发酵过程中进行温度控制的意义? 25.离子交换树脂的选用原则?

1

26.补料的意义?

27.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的目的? 28.对发酵液进行通风搅拌的目的?

六、问答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巴斯德效应的机制?

30.在对发酵产物进行提取精制过程中,怎样合理选择提取方法,确定提取工艺流程?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试题(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氨水流加、添加碳酸钙、尿素流加法;2.

QO2?r?x;3.酶、菌体、代谢产物;4.气膜;

5.浅盘固体培养、深层固体培养、浅盘液体培养、深层液体培养等;6.预处理、提取、精制;7.5-羟甲基糠醛、乙酰丙酸、蚁酸;8.ATP、NADH(柠檬酸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9. ④;10. ②;11. ③;12.②;13.③; 三、解释概念 (每小题3分,共15分)

14.培养基:用于菌体生长、发育等代谢活动的营养基质。 15.化学消泡:利用化学药剂(消泡剂)进行发酵泡沫的消除。

16.淀粉水解糖制备的酸酶法:淀粉水解过程中,同时使用酸降解和酶降解。 17.葡萄糖效应:培养基中存在的葡萄糖对菌体某些代谢活动具有抑制作用。

18.浓差极化:膜分离技术中,在膜表面由于物质被拦截,造成溶质在膜表面堆积,导致膜的分离能力下降。

四、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5分) 19. √;20.×;21.×;22.√;23.√; 四、简要回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4.发酵过程中进行温度控制的意义?

菌体方面:不同菌体温度要求不同;同种菌体在不同的菌龄、生长环境等时不同;菌体进行不同发酵时需求不同;

发酵方面:温度影响代谢产物的组成;温度影响产物的性质; 25.离子交换树脂的选用原则?

被分离物质的性质;交换性能好;交换速度快; 26.补料的意义?

提供营养物质,延长发酵时间;提供诱导酶合成的底物; 27.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的目的?

有利于对发酵产物的提取操作的进行; 28.对发酵液进行通风搅拌的目的?

提供菌体所需要的氧气供应;搅拌可以混合发酵液,避免形成浓度梯度;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9.巴斯德效应的机制?

巴斯德效应:好气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力下降(细胞内糖代谢降低,乙醇积累减少); 好气条件下,代谢进入TCA环→柠檬酸↑、ATP↑→抑制激酶→6-P-葡萄糖↑→反馈抑制己糖激酶→抑制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葡萄糖利用降低。 同时,好气条件下,丙酮酸激酶活性降低。

丙酮酸激酶活性降低也是由于磷酸果糖激酶活性降低所致。

2

30.在对发酵产物进行提取精制过程中,怎样合理选择提取方法,确定提取工艺流程? ①提取分离对象的性质; ②产品质量要求;

③工厂设备条件、技术管理水平等;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B试卷)

课程名称: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发酵过程的产热途径主要有 、 。 2.发酵的泡沫来源主要是 、 。 3.工业发酵产物分为 、 、 。 4.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一般包括: 、 和 三步骤。 5.对发酵液的pH值进行调节的主要方法是 、 、 。 6.消泡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消泡, 消泡。 7.糖蜜前处理方法主要有 法, 法, 法。 9.影响接种菌种迟滞期长短的因素是接种物的 、 。 二、解释概念(每小题3分,共15分) 10.葡萄糖分解反应: 11.灭菌:

12.微生物的临界氧浓度: 13.化学消泡: 14.结晶:

三、选择题 供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干要求,选出将其番号填入“()”中。(每小题3分,共15分)

15.属于发酵工艺过程控制的是( )

①培养基控制; ②搅拌器转速控制; ③发酵液体积控制; ④发酵液pH值控制 16.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其杀灭对象是以破坏微生物的( )为标准。 ①营养体细胞; ②孢子; ③数量; ④代谢物; 17.抗生素属于微生物的( )

①营养物质; ②次级代谢产物; ③初级代谢产物; ④结构单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