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现状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22:33: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冷链是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品质,使其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冷链主要应用在食品、农产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其中食品、农产品冷链占比最大。相较普通物流,冷链优势突出。

成熟冷链物流涵盖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成熟冷链流程是对整个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过程都进行冷链处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源头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二是在贮藏阶段采用自动冷库技术;三是冷藏运输采用冷藏车、铁路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农产品冷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

精准温控是冷链核心。易腐食物对温度敏感度高,全程温度需保持在一定范围。成熟的冷链体系有严格的温度带标准,以日本为例,按照《日本冷库法》规定,分为7 等级温度带。

日本冷库存储商品的7 等级温度带的划分

等级 C3 温度带 -2℃~ +10℃ 可储存商品 腌菜、牛奶、鱼类肉类加工品、鸡蛋、生鱼、芝士、水果、调料 C2 C1 F1 F2 F3 F4 -10℃~ -2℃ -20℃~ -10℃ 鲜鱼类、生肉类、乳制品、咸鱼、干鱼 冷冻面包、冷冻鱼类、加工肉类 -30℃~ -20℃ 一般冰激凌、黄油、冷冻食品、冷冻肉类、冷冻蔬菜 -40℃~ -30℃ -50℃~ -40℃ -50℃以下 高级冰激凌 一般金枪鱼、一般生鱼片 高级金枪鱼、高级生鱼片 一、中国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1、我国冷链物流近年来不断发展。非冷链运输耗费严重且运送货品安全性差,伴随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我国冷链迅速发展。我国2008-2014 年冷库储存容量复合增长率为35%,2015 年冷链市场规模达1583 亿元,预计到2020 年冷链将达到3479 亿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7.1%。目前食品和农产品在冷链中占大部分, 医药化工占比较小。

2014 年冷库仓储容量复合增长率

国家 印度 中国 墨西哥 巴西 美国 2014 年我国冷链运输市场分类

复合增长率(%) 43 35 27 26 9

商业模式逐渐显现,市场格局初定。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员会的研究表明,国内冷链服务提供商主要有6 种商业模式,分别是运输型、仓储型、城市配送型、综合型、交易型和供应链型。目前该市场的竞争者可分为四类,分别为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生产商自建自营的冷链部门,专业冷链服务商,国外冷链巨头联手国内企业设立的合资企业。

中国冷链物流主要商业模式

类型 含义 代表企业 以从事货物低温运输业务为主,包括干运输型 双汇物流、荣庆物流、众荣物流 线运输、区域配送以及城市配送 以从事低温仓储业务为主,为客户提供仓储型 低温货物储存、保管、中转等仓储服务 太古冷链、普菲斯 城市配以从事城市低温仓储和配送一体业务北京快行线、上海新天天、深圳送型 为主 曙光 以从事低温仓储、干线运输以及城市配综合型 招商美冷、上海广德、北京中冷 送等综合业务为主。 交易型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从事低温仓联想白沙洲、深圳农产品、江苏储业务为主 润恒、福建名成 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供应链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开始一直到终端型 整个过程提供低温运输、加工、仓储、配送服务,然后由分销网络把产品送到武汉良中行 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分销商,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我国冷链腐损率较高,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冷链水平仍较较低,体系不完善,造成较高腐损。2015 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0%,50%和65%左右,腐损率为15%,8%和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5%水平仍较高。

2015年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对比(%)

2015年农产品冷藏运输率对比(%)

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冷链主要基础设施包括冷库和冷藏车。二者相较冷库发展更快,2013 年投资达到160 亿美元,2014 年末冷库存储容量

已经达到7600 万立方。但是我国人均冷库面积仍比较小,14 年人均冷库面积是0.058 立方米/人,同期美国是0.357 立方米/人。我国冷藏车数量较少,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数据,2014 年我国公路冷藏车保有量为7.6 万辆,日本是15 万辆,美国是25 万辆。2015 年ITA 对亚洲多个国家冷链发展进行测评,我国综合得分是4.5 分,低于日本的5.3 分和新加坡的5.6 分,在包括政策法规、劳动力、基础设施建设和需求在内四个因素中,基础设施是相对得分最低的。

2014年时间冷库容量情况

2014年综合冷链流通率对比(%)

2014年公路冷藏车保有量对比(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