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史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8:00: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艺术设计史复习内容

1:《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发源,是先秦文化思想中最完整的一部典籍。 2:在先秦具体记载设计史料的典籍是《周礼》,这是当时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3:原始先民的器具设计意图:

a首先,对于人类而言,设计思想和技术的根本是实用。为了保护自己就必须将器具的重量,形状,大小。保持到一定的适度范围,以达到有效的目的。实用思想就是结实耐用的意思。

b 原始先民的设计思想也包含了象征的意味,设计的本意是使用。但是,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一种器具往往呈现出本质的意味,即器具的文化象征作用。 c 最初的器具设计意识中,还包含从模仿自然到模仿人类的特征,以达到生活的便利。

4:新石器时期一个重要设计是陶瓷的出现和应用。 5: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

6:彩陶是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的一种特殊的陶器样式。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是彩陶代表。

7:建筑概念的萌芽时安居意识的呈现。

建筑萌芽的条件:a 建筑是人居住的地方,安全便是首位考虑的因素。安全

因素除了野兽的攻击,还有气候温度的变化,建筑材料的构架使用等问题。

b 建筑的第二个条件是物质条件,任何建筑的出现都是一

种具体的物化形态,而这种物化形态是建立在物质力量的基础上的。

c 第三个条件是文化的选择。

d 中国人的方位感,首先是从建筑开始的,而方位决定着建筑的结构,南面就是一种正方向的所在,这是太阳光的投射对原始先民的心理影响,也为后来中华民族生存环境提供了基本规范。

8:在商周陶瓷器的发展中,还出现了原始青釉瓷的特殊品种

商——四羊方尊(湖南宁乡) 西周——何尊(陕西宝鸡) 商——象尊(甘肃东乡) 西周——大孟鼎(陕西眉县)

商——司母戊鼎(河南安阳) 商——三星堆青铜头像(四川广汉三星堆) 9:在西商周的时代演变中,鼎作为一种特殊意义的器具,标志着朝代的兴衰。 10: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立,是从西周开始。 11:春秋莲鹤方壶:

12:《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手工业技术的官书,反映了春秋时期及以前许多艺术设计制作中的重要成果,也是先秦文明的灿烂篇章。 13:战国镶嵌宴乐水陆攻战纹壶纹样:四川成都出土 14:春秋越王剑:湖北江陵出土 15:春秋战国时期书籍是简策和版牍 16:战国时期秦国水利工程:

a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太守,发明了都江堰,是战国时人的力量和智慧体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和李冰的水利成就。 b 郑国渠

17:春秋战国时期宫殿的一个特殊就是盛行高台建筑

18:深衣的造型从春秋战国直到汉代,成为主要的服装样式。 19:席子是最初的家具。

20:器具的使用是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的,最为兴盛时在汉代。

21:最早的灯具是在湖北江陵战国楚墓中,战国灯具的使用和普及,是设计文化

的一个显著的基本,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改善了生活条件。以河北平山出土的《战国十五连盏铜灯》也称《十五连枝灯》为代表。 22:《战国随县曾侯乙墓编钟》是在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 23:《易经》也称《周易》,是中国先秦文化的总纲,也是设计文化和思想本原。

《易经》是一部中国文化的本质之书,林林种种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后世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在《易经》的精神的指导下,诸多的礼仪。技术以及哲学思想的体现,仅仅是先秦文化灿烂辉煌的绽放。

《周礼》是周代的官书,尤其是《周礼.冬宫》即《考工记》,更是中国艺术

设计历史文化的宝贵典籍。

《考工记》是一部春秋战国的艺术设计制作标准的书籍。《考工记》是官书,而

《墨子》是平民化的个人实践。 24:孔子对器具的议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君子

不器”(《论语.为政》),而且喜欢对服饰和颜色发表意见。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追求的是“文质彬彬”(《论语.雍也》)的效果统一。 老子是东周史官,主张“无为”的行为,符合“道”的规律。对于器具的讨

论,也有诸多的启示,如“埏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朴散则为器”、“大器晚成”、“民多利器”等等,作为一种道家哲学观念,亦为成为艺术设计的精神资源。

25.左青龙,有白虎,上朱雀,下玄武,以四神形象为标志,分别代表着地位方

位,并推动了建筑技术的发展。

26.秦国的文字代表是石鼓文,亦称大篆或籀文,秦统一后,李斯根据秦国的石

鼓文字和商鞅方升铭文的书写特点,制定了一种标准文字小篆。 27.秦始皇陵铜车马是青铜之冠,又称秦铜车马。

28.铜车马是青铜制品,整体大约有三千多个零件,部分零件为金银材料。先是

将零件铸造,然后利用焊接、扣连、粘嵌等技术,进行机械组装,铜车马进行了许多彩绘,其大小为真车马的二分之一,显示了秦始皇御乘副车的特征。也显示了人间帝王的威严。

29.铁器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普遍出现了百炼钢的技术。

30.西汉中期发明了炒刚技术,即将发生铁加热,添入矿石搅拌,以降低生铁的

含碳程度,然后在锻制中,提高了百炼钢制器的速度和质量。 31:汉代地表建筑现在仅存的是厥。

32:汉代人对方位有着明确的概念,利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观念,

确立方位意识。因为在建筑和城市的营造中就有四神的方位标志,左青龙,又白虎,上朱雀,下玄武,分别代表着东青、西白、南朱、北玄而中央尚黄的方位思想。这其实是中国地域在北半球,因此人们常常是面南而居,这是一种对基本的地理方位知识的认同。汉武帝时代的中国,疆域辽阔,方位概念比前人明晰,奠定了后来中国地理的基本位置。 33:简单题

河北满城汉代中山王刘胜妻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铜鎏金的长信宫灯,造型是一宫女

跽坐手持灯具,左手托底盘,二又臂的衣袖与灯体连结,中间空洞而封闭,

利用虹吸得物理原理,将灯油的烟气,排放到身体中贮存的水里,使烟气得到自然净化。同时,在灯具部分,利用灯罩旋钮的开合,调节灯光的高度,使灯光产生不同的变化效果,人工照明达到了高超的设计水平。整个宫灯是一种构思精妙、意味浓郁的艺术设计作品,其设计思想超越了时空,亦是难得的超凡脱俗的佳作。

34:秦王朝的服饰颜色尚黑色,汉初亦予以继承,汉初朝服皆着皂衣。而后来却

以黄色成了西汉的正色,东汉以红色为正色。只是斋戒时仍穿玄色以示庄严。 35:深衣,在汉代作为贵族妇女生活的主要服饰流行,并常常是将下襟缠裹在身

上。

36:汉代香炉中最著名的是一种博山炉的样式,香炉以海上仙山为造型,山中以

人物、神仙、鸟兽等点缀,高足立于盘中,因以博山命名。以铜质香炉较多,也有陶制,是用香草在炉中焚烧,熏染居室。

37:东汉蔡伦的造纸发明,为后来中国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及其广泛的影响。 38:宋代官方手工业发达,如著名的李诫《营造法式》一书,就是北宋政府编制,

反映了北宋时期的建筑技术规范。

39: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

40:宋瓷中相传的“官、汝、钧、哥、定”窑系、成为宋代五大名窑。 41:汝窑。汝窑为青瓷体系,近年来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被发现。 42:钧窑。钧窑在河南禹县。

43:哥窑。在浙江龙泉,在烧制时,利用胎质和釉料的温度收缩差异,使成品的

釉面出现了“开片”,又称“百圾碎”。 44:定窑。在河北的曲阳。

45:龙泉窑。在浙江龙泉。龙泉窑使用石灰碱秞,使粉青釉色和梅子青釉色的技

术得以提高。

46:建窑。在福建的建阳县。宋代人士多喜欢以建窑生产的兔毫盏杯饮茶品茗。 47:梅瓶。小口、短颈,圆肩,长身,尤以小口窈窕,瓶有秀丽妩媚之韵,梅骨

清像之姿。

另一变化瓶形,小口,圆肩,鼓腹,腹部呈圆弧形,优美饱满,典雅庄重,为定

窑、吉州窑产品。

48:玉壶春瓶。口部外斜,长劲削肩,鼓腹圆足,为宋代典型瓷瓶造型。

49:倒流壶。利用壶腹的内壁分割,形成循环流水结构,充分利用水流力学的原

理,为宋代制瓷中的奇异造型。

50:宋版图书有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51:背子是居家女性的常着服饰。

52:至元十五年(公元278年)元代政府在景德镇设置了“浮梁瓷局”,以御烧

瓷器。

5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出现了北方白瓷和南方青瓷的分流。54:名词解释:南朝青瓷莲花尊,以莲花为装饰造型样式,腹部鼓圆,花瓣饱满,通过刻、贴、堆等雕塑手法,使其挺拔秀丽,流畅丰满,将佛教艺术的文饰寓意,转化为中国瓷器的造型语言。

55:北方的瓷系以白瓷最为显著。安阳北齐发现最早的白瓷。北方青瓷的出现,是以北魏政权的建立为开端。

56:在隋唐时期最显著的桥梁是赵州桥。又称安济桥。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炀帝大业期间的工匠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