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4:09: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考124个文言文字词积累
A
1.安 ①怎么、哪里。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②安逸、安乐。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安稳、安定。如: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⑤何处,哪里。如: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
2.案 ①文书、案卷。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②几案、矮长桌。如: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蒲松龄《劳山道士》) ③同“按”,按着。如: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王充《订鬼》)
B
3.把 持着、端着、拿着。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4.比 ①靠近、挨着。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表比较。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及、等到。如:莫邪子名赤,比后壮。(干宝《干将莫邪》)
C
5.才 ①仅仅、刚刚。如: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才能。如: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司马光《孙权劝学》)
6.彻 ①尽。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通达,这里引申为思想的改变。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愚公移山》) 7.诚 ①确实、的确。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诚心。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愚公移山》)
③表假设,假如。如: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司马光《祖逖北伐》) 8.辞 ①告别。如:停数日,辞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推辞、不接受。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司马光《孙权劝学》) ③言辞。如:未尝稍降辞色。(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从 ①采纳、听从、顺从。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②跟随。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由、自。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柳宗元《小石潭记》)
④追、追求。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⑤从容。如:王果从容入。(蒲松龄《劳山道士》)
D
10.但 只、仅。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1.对 ①对着、向着。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②回答。如: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左传·曹刿论战》)
E
12.而 1.连词,连接词语和句子。
①表并列,译为“又” “并”。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②表转折,译为“但” “却”。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③表顺承(承接),译为“就” “接着”。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表修饰,译为“地” “着”。如: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柳宗元《捕蛇者说》) ⑤表假设,译为“如果”。如: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 ⑥表递进,译为“而且” “并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如: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徐珂《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3.复音虚词。
①而已,表语气,罢了。如: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②久而、既而、俄而、已而,表时间。如:睨之,久而不去。(欧阳修《卖油翁》)
F
13.发 ①把箭射出去。如: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②从……出发。如: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三峡》)
③发出、表现。如: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起、兴起。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花开。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头发。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14.方 ①方圆。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比拟。如:时人方之前朝贡禹。(范晔《私心》) ③正。如:方虚骄而恃气。(《庄子·呆若木鸡》)
④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⑤地方、方向、方位。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六则》) ⑥道。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15.不(fǒu) 同“否”,表示否定的意思,相当于“吗”。如: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刘义庆《期行》)
16.夫 ①成年男子。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列子·愚公移山》) ②丈夫。如: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林嗣环《口技》)
③fú,这、那。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fú,句首、句中或句末语气词,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
⑤夫子:老师、先生。如: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⑥大夫:官职或官名。如: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7.负 ①背、背着。如: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愚公移山》) ②靠着、凭依。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吴均《与朱元思书》) ③辜负、对不起。如:客曰:“不负子也。”(干宝《干将莫邪》)
18.复 ①又、再。如: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王安石《伤仲永》) ②繁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③恢复。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
④反复:书信往来。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9.弗 不。如: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孟子·鱼我所欲也》)
G
20.盖 ①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原来”。如: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林觉民《与妻书》)
②句首语气词,可译为“大概”或不译。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1.更 ①更加。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②重新。如: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司马光《孙权劝学》) ③还。如: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湖心亭看雪》)
④更换、改变。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 ⑤夜里的计时单位。如:是日更定矣。(张岱《湖心亭看雪》)
22.固 ①本来。如: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②固执、顽固。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愚公移山》) ③一定。如: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23.顾 ①回头看。如: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期行》) ②看。如: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白居易《观刈麦》)
③顾及、顾念。如: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林觉民《与妻书》) ④探望、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24.故 ①旧的,原来的。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六则》) ②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③原因,缘故。如:公问其故。(《左传·曹刿论战》) ④所以,因此。如:故余虽愚。(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H
25.恨 遗憾。如: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