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4:43: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4

(2) 颜色视觉的3种特性

颜色的明度与其物理刺激光波强度-亮度相对应。 颜色的色调与其物理刺激的光波波长相对应。 颜色的饱和度与其物理刺激的光波的纯度相对应。 (3)颜色视觉理论

a.杨-赫姆霍兹理论(三色理论)

杨和赫姆霍尔兹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可以产生各种色调及灰色的颜色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例如,光谱长波端的光同时刺激“红”、“绿”、“蓝”三种纤维,但“红”纤维的兴奋最强烈,而有红色感觉。 中间波段的光引起“绿”纤维最强烈的兴奋,而有绿色感觉。依同理,短波端的光引起蓝色感觉。光刺激同时引三种纤维强烈兴奋的时候,就产生白色感觉。

当发生某一颜色感觉时,虽然一种纤维兴奋强烈,但另外两种纤维也同时兴奋,也就是有三种纤维的活动,所以每种颜色都有白光成份,即有明度感觉。 b.对立机制理论(四色理论)

黑灵认为自然界物体的颜色可以定出四种基色,即红黄绿蓝。所有颜色可以由这四种颜色混合产生。黑灵观察到颜色现象总是以红-绿,黄-蓝,黑-白成对关系发生的,因而假定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光刺激破坏白-黑视素,引起神经冲动产生白色感觉。无光刺激时白-黑视素便重新建设起来,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产生黑色感觉。对红-绿视素,红光起破坏作用,绿光起建设作用。对黄-蓝视素,黄光起破坏作用,蓝光起建设作用。因为种种颜色都有一定的明度,即含有白色成份,所以每一颜色不仅影响其本身视素的活动,而且也影响白-黑视素的活动。 c. 阶段学说

阶段学说认为上面两种理论都是正确的。因为三色说主要反映了感受器方面的机制,即颜色视觉过程的第一阶段,而对立说主要反映了兴奋传导通路的机制,是颜色视觉过程的第二阶段,产生颜色视觉机制的最后阶段,发生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在这里产生各种颜色感觉。 3.颜色混合

颜色混合和匹配是颜色视觉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 (1)颜色混合的的特点

加法的颜色混合&减法的颜色混合

记忆色:熟悉性和过去的经验对外观颜色的作用被归结为记忆色。 (2)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

互补律: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如果某一种颜色与其补色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便可以产生白色或灰色.如,黄-蓝互为补色, 青-红互为补色,紫-绿为互补色。 中间定律:任何两个非补色混合,便会产生中间颜色。

代替律:每一种被混合的颜色本身也可以由其他颜色混合而成,即A+B=C,而X+Y=B,则A+(X+Y)=C

第二部分 听觉 一.听觉刺激 1.声音

听觉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声波,作用于人(或动物)的听觉器官后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听觉研究中接触到的声音分为纯音和复合音两类。

(1)纯音:是听觉实验室研究中常用的声音,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听到这种纯音。

21

2019.4

(2)复合音:是指由多个频率所组成的声音。如,音乐声、噪音、语言声等。 2.声音的测量 (1)测量单位:

频率:是单位时间(秒)周波的数目.

强度:声音的强度可以用能量单位或压力单位来表示,现在国际上通用将1000Hz的听觉阈限的强度0.0002微巴定为基准,其余所测量的声压与这个基准比值的对数取为贝尔单位,贝尔的十分之一为分贝尔(dB). 相位:合成声波的不同相位 (2)测量声音的仪器 频率→频率计. 强度→声级计

其他:示波仪 声谱仪 声图仪 语图仪等声学仪器. 二.听觉的感受性

1.听觉感受性的三个参量.

人类听觉系统感受声音的能力(感受性)有极其宽的动态范围. 声波有三种特性:①频率(决定声音的音高)、②振幅(即声音的强度,决定声音的响度)、③波形(决定声音的音色)。 2.听觉的绝对阈限

声音要达到一定的声级才能被听见,这种最小可听声级称为听觉的绝对阈限.

听阈按测验方法和条件不同可分为最小可听声压和最小可听声场.前者用耳机测验,后者是在自由声场内进行测量. 3.听觉的差别阈限

(1)定义:人耳对声音的某一参量变化的最小可觉差被称为听觉的差别阈限. (2)差别阈限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相对值.

例如:一个声音的强度为100dB,强度增减5dB即可被察觉出来.这里5dB(△Ⅰ)是绝对差,5/100 (△Ⅰ/Ⅰ)是相对差. 三. 听觉现象

1.音高(声音频率→音高) (1)音高的测量 音高也称音调,表示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客观上音高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反之则低,引起音高感觉的频率为16Hz到22000Hz之间。音高的单位是美(Mel),规定1000赫兹、60分贝的音高为1000美。 (2)音高与强度的关系

声音的频率不是决定音高的唯一因素.很多研究发现音高也在一个轻微的程度上依赖于刺激的强度.

(3)音高与刺激持续时间的关系

持续时间以另一个不同的方式影响音高。 (4)音高于被试个体的关系 音高感觉的个体差异很大。 2.响度(声强→响度) (1)响度的范围和测量

响度主要是由声波的强度(振幅)所决定的心理量,反映了刺激的强烈程度,其单位是宋。规定1000赫兹的纯音其强度为40分贝时所产生的响度为1宋。

(2)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频率也是影响响度的一个因素,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增长率.

22

2019.4

(3)响度与刺激持续时间的关系

一个恒定的刺激所引起的响度感觉在200或300毫秒内增大。 (4)响度与听力

不同被试的听力不同,个体差异很大。同时听力也随年龄因素而变化。 3.声音的掩蔽 (1)定义:

声音的掩盖是一种听觉现象,即一个声音的存在使另一个声音的强度阈限提高的现象。 (2)类型

纯音对纯音的掩盖 噪音对纯音的掩盖

非同时性掩盖:前掩盖和后掩盖

其他掩盖:中枢掩盖→两个不同频率的声音分别作用于两耳产生中枢掩盖. 4.疲劳和适应

听觉疲劳: 听觉疲劳指达到一定强度的声波连续作用于听觉器官以后,引起对其他频率的声波感受性降低的现象。

暂时阈移:通常把阈限提高的量(dB)作为疲劳的指标,并称为暂时阈移.(实验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听觉适应: 听觉适应在感觉上的表现是声音的响度在刺激作用最初几分钟内有所下降,随后比较稳定在一个水平上,适应发展最快是在声音作用后1-2分钟,恢复也很快。 5.声音的相互作用

听觉实验中常常遇到同时呈现两种声音的情景,这时应该注意两种声音同时出现而造成的声音相互作用的问题. 四. 空间听觉 双耳效应:

人的两只耳朵对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有着时间差,声强差和相位差,人耳的听觉可以根据上面说的这些微小的差别来确定声源的位置。

相位差:人对声源方位判断的准确性与声源的位置和频率有关. 人耳的空间定位包括了水平垂直及前后3个方向.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