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5:55: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碳化污泥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泥能达到燃烧的标准,产品主要指标大大高于国家标准。

6.3、本项目技术的创新点 理论创新

本项目成功把握了利用污泥碳化技术不外加能源、零排放、全回收、无二次污染、资源化利用特点,对污泥进行高效、节能、低成本处理的这一关键点,有效解决了目前城市污泥处理中地区经济水平与投资门槛、技术壁垒与普及推广、污染治理与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矛盾和难题,项目符合国家污染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导向,依靠高端设备的局面,实现符合国情具有地区特色创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

应用创新

由于生产设备及综合工艺的实用、高效,所制作的碳化产品,质量优异,燃烧值显著,为延伸开发新型污泥碳化产品,提高附加值,扩大市场空间,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镇污水污泥处理步入市场化轨道,提供了有利条件,显示了科技创新的作用和价值。

技术创新

本项目结合了废橡胶、生活垃圾在蒸馏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利用余热将污泥进行高温碳化,达到灭菌、烘干,解决二次污染,达到二次完全利用的社会效应,体现了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效应。

6.4、污泥碳化工艺说明

需碳化的污泥由螺旋送料机定量连续送入干化机的加料口,污泥进入干化机后通过桨叶的转动使污泥翻转、搅拌,不断更新加热介面,与机身和桨叶接触充分加热,使污泥所含的水分蒸发,同时污泥岁桨

26

碳化污泥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叶轴的旋转成螺旋轨迹向出料口方向输送,在输送中继续搅拌及蒸发水分,干化污泥由出料口排出,污泥的整个干化过程在封闭状态下进行,产生的臭气通过负压抽吸至臭气处理装置,避免环境二次污染。 采用防粘结设计,转动部件采用防粘结结构设计,防止物料粘结、减少机械功率,楔型桨叶传热面具有自清洁功能。物料颗粒与楔型面的相对运动产生洗刷作用,能够洗刷掉楔型面上附着物料。系统流程:

污泥:污泥斗---进料螺旋输送机--热干化机--出料水平输送机--倾斜输送机--储槽或装袋外运。

6.5.设备特点 1.热量利用率高

污泥干化机采用传导加热方式进行加热,所有传热面均被物料覆盖并且不断更新热面,桨叶保持着高效的传热功能。同时由于两轴桨叶反向旋转,交替地分段压缩(在两轴桨叶面相距最近时)和膨胀(在两轴桨叶面相距最远时)搅拌功能,传热均匀,提高了传热效果。 2臭气量最少

在不同种类热热干化系统中,干化机系统产生臭气量少,主机仅需补充少量热空气用来带走蒸发水分,减少了后续处理的臭气量,同时从热干化机开始至干泥出料结束的整个运行流程中,系统在微负压状态运行,臭气不外溢,防止过程二次污染。 安全性 粉尘浓度低:

干化过程不是采用热风加热而是接触传导加热方式,通过空气加热器补充的少量空气是用来带出蒸发的水分,由于补充的气量小所以干化主机内气体流速低,被气体挟带出的粉尘少。干化产生的臭气经过旋

27

碳化污泥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风与水洗二道除尘及降温,再进入后续臭气处理系统。 臭气含氧浓度低:

干化机设有含氧量控制系统,系统处于贫氧环境,不存在爆炸可能性,真个系统安全性高。 6.6、污泥碳化后的利用

选择合适的方式,科学合理的处理处置与利用城市污水污泥,是环境保卫领域中丞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污泥来源广,产量大,经过碳化高温处理的污泥,热卡达到7000大卡以上,可以安全利用。城市的供热利用是一种广泛化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式,此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缓解污泥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又可变废为宝,随着污泥产量增多和污泥碳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将在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和更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城市污水污泥中的重金属呈下降趋势,2009年9月27日建设部发布的《污泥处理技术规程》国家行业标准明确界定 “重金属目前已经不是污泥进行土地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逐步降低,大部分已达到国家标准,不存在重金属的迁移和淋溶风险”。为了打消市民对应用城市污泥的偏见,美国政府曾在白宫草坪上带头示范性的使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城市污泥。

“污泥无害化处理、重金属解禁”信息对于促进我国城市污水污泥的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污泥的土地利用是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28

碳化污泥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纲要》中“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强污泥资源化利用”重要决策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七章 组织机构及定员

7.1、组织机构及定员

参照国家计委建设部2001年《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标准》以及本工程方案机械程度较高的特点,确定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组织机构及定员,根据经营需要设管理和生产两大部门,管理部门下设厂长1人,财务管理2人,生产技术1人,采购、销售2人,合计6人,生产部门设车间主任1人,混合岗位8人,发酵岗位1人,制粒岗位3人,仓库岗位1人,检修岗位1人,运输岗位2人,合计16人,两部门合计22人。

7.2、生产部门中的混合岗位、发酵岗位,每天一班制生产。

制粒岗位根据上游工艺进程及物料量、肥料产品销售情况安排班制。

运输岗位根据原辅料的需求量及供料单位上班时间、条件安排工作时间。

7.3、其他:清洁、绿化及保安人员,委托社会化服务企业承担。 7.4、培训:实行全员岗前培训,凭证上岗,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安全、劳动、卫生、职业道德等的学习考核,积极创造条件,鼓

29

碳化污泥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励员工业余学习进修。

第八章 环保与节能

8.1、环保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8.2、节能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编制及评估规定》国家计委[1997]252号文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GB2589-1990) 8.3、项目主要污染及其治理

8.3.1、本项目的目标是对污泥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处置,工程本身就是环保项目,对污染物进行治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本项目的主要污染为污泥臭气,这是处理对象进厂时就有的,并非生产过程中产生。本工程对污染臭气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手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