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21:47: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准备:范图、学生作业用纸绘画工具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二、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去的路》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去的路)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三、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生作业;师巡视辅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课后作业:

观察: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尝试: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第二课时

6 / 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绘画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二、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三、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

4、线与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初步认识线造型的艺术特点;并能运用正确的技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使健康和谐地发展。

7 / 17

2.能力目的: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

3.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型。 难点: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软材与硬材。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上课所备的工具材料情况。

2.教师从教学知识说起;引导学生认识“线”。线:两点之间作连接;便是线。 3.教师拿实物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软材;什么是硬材。点明本课学习硬线造型。 导入本课;板书课题。 二、欣赏认识线造型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线造型作品和学生作品中;认识线造型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线造型作品。 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5、风景写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表现力 2、大胆运用颜色作画 3、掌握风景写生的布局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全理构图 2、大胆用色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风景写和生(一)

8 / 17

二、讲授新课 1、风景画的透视

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近大远小的透视)

主要掌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空间感。

2、欣赏范画 3、讲解绘画步骤 (1)构图

(2)画铅笔稿;用线要轻 掌握好近景、中景、远景 (3)着重刻画

4、体会怎么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

5、学生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1)用钢笔、铅笔或色彩画一幅风景写生 (2)可以外出写生;也可以临摹 (3)可用多种方法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评 (2)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观察能力

2、进一步学习风景的有关知识 3、掌握色彩画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构图 2、取景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风景写生(二) 二、讲授新课

9 / 17

1、取景

风景写生;首先要取景;取景就要解决构图的问题。

怎样取景:可以用取景框或者用手代替取景框来选择景物的一部分;对于自然景物;根据画面的需要可以有取有舍。

在取景构图中;视平线在画面上的高低位置是很重要的;“画面”上视平线低;就产生开阔的感觉;视平线高;则近景显得更为具体充实。这是根据需要来决定的。 在画风景写生时;还要注意近、中、远景三个层次;表现出空间距离。 2、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写生;讲解构图

(1)从不同的角度看一自然风景;先仔细观察;确定主体物并可作适当移动;将别处的景移到自已的画上。

(2)落笔时;注意留“天”、留“地”;整体饱满;切忌散乱;不管在哪个角度;主体物要突出。

(3)打好轮廓;可上一些明暗。 3、学生写生;教师巡回指导

(1)用水粉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 (2)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4、作业讲评。

6、让剪影动起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0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