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22:02: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所以满足要求。

2.32热负荷计算过程

建筑物供暖热负荷计算,主要采用供暖面积热指标计算。 根据面积热指标法:

'Qn?qh?A?10?3 kW

式中: Qn'——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kW;

qh——采暖面积热指标, W/m2;

A——建筑物采暖面积, m2

围护结构的基本条件:

屋顶:保温材料为沥青膨胀珍珠岩,K=0.55W/㎡·℃,α=0.44 地面:不保温地面。K值按分地带计算;

外墙:300mm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K=0.6w/㎡·℃;

内墙:100厚舒乐板(苯板夹丝抹灰)墙体,K=2.01W/㎡·℃;

外窗:双层塑钢窗,有尺寸(宽×高)为3.8×2.4m 、3.2×2.4m 、3.1×

2.4m、3.8×2.1m 、3.2×2.1m、3.1×2.1m、1.5×3.3m 、1.5×1.95m、1.5×1.5m、1.8×2.4m 、1.8×2.1m、1.8×1.95m、0.9×2.05m、0.9×1.2m十四种型号。传热系数K=2.7w/m·°C

外门:单层木门。尺寸(宽×高)1.5×2.1 m。可开启部分的缝隙总长为7.2m,K=2.33W/㎡·℃;

2

① 外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q??KF(tn?tw?)?

q?——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F——围护结构的面积; 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t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整个建筑的基本耗热量Q?1.j等于它的围护结构各部分基本耗热量q?的总和:

5

Q?1.j??q???KF(tn?tw?)a W

算出基本耗热量后再进行朝向和高度修正(因风速较小,风力修正忽略不计),

② 门窗的冷风渗透耗热量,采用缝隙法计算

缝隙长度l=3×(窗高-上亮)+2×窗宽=3×(1.5-0.5)+2×窗宽;

门窗渗入空气量 :V?Lln

L——每米门窗渗入室内的空气量; l——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

n——渗透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

?按下式计算 确定门窗缝隙渗入空气量V后,冷风渗透耗热量Q2Q2??0.278V?wcp(tn?tw?) W

式中V—经门窗缝隙渗入室人的总空气量;

?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cp——冷空气的定压比热;

0.278——单位换算系数,

③ 门的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按下式

Q3??NQ?1.j.m W

Q?1.j.m——外门的基本耗热量;

N——考虑冷风侵入的外门附加率,按表1—9计算

④ 朝向,风力,高度的修正:

⊙《暖通规范》规定:宜按下列规定的数值,选用不同朝向的修正率 北、东北、西北 0~10%; 东南、西南 -10%~-15%; 东、西 -5% ; 南 -15%~-30%。

6

选用上面朝向修正率时。应考虑当地冬季日照率小于35%的地区,东南、西南和南向修正率,宜采用-10%~0%,东西向可不修正。

⊙《暖通规范》规定:民用建筑和工业辅助建筑物(楼梯间除外)的高度附加率,当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出1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于15%。应注意:高度附加率,应附加于房间各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和其他附加(修正)耗热量的总和上。

⊙《暖通规范》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不必考虑风力附加。只对建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镇、厂区内特别突出的建筑物,才考虑垂直外围护结构附加5%~10%。 详细计算见房间耗热量表。

7

第三章 热水供暖系统设计方案比较与确定

热水采暖系统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条件,考虑功能可靠、经济,便于管理、维修等因素,采用适当的采暖形式。

3.1 循环动力

根据设计资料中给出动力与能源资料为城市热网提供热媒(热水参数tg=95°C,th=70°C)且系统与室外管网连接,其引入口处供回水压差P=20000 Pa。故可确定本设计为机械循环系统。

3.2 供、回水方式

供、回水方式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1]。

双管热水供暖系统:因供回水支管均可装调节阀,系统调节管理较为方便,故易被人们接受,但双管热水供暖系统由于自然循环压头作用,容易引起垂直失调现象,故多用于四层以下的建筑。按其供水干管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上供下回、中供下回、下供下回、上供上回等系统。本设计采用上供下回式系统

单管热水供暖系统:构造简单,节省管材,造价低,而且可减轻垂直失调现象,故五到六层建筑中宜采用单管式采暖系统,不过一个垂直单管采暖系统所连接的层数不宜超过十二层。层数过多会使立管管径过大,下部水温过低,散热器面积过大不好布置,为了提高下层散热器的水温可设成带闭合管的单管垂直式采暖系统。

本工程为教室无需分户热计量,又总建筑为二层,由上述比较及分析可以确定本工程采用单管热水供暖系统。

3.3 系统敷设方式

系统敷设方式可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系统[1]。

水平式热水供暖系统:水平式采暖系统结构管路简单,节省管材,无穿过各层楼板的立管,施工方便,造价低,可按层调节供热量,当设置较多立管有困难的多层建筑式高层建筑时,可采用单管水平串联系统。但该系统的排气方式较为复杂,水平串联的散热器不宜过多,过多时除后面的水温过低而使散热器片数过

8

多外,管道的膨胀问题处理不好易漏水。

垂直式热水供暖系统:结构管路简 单,节省管材,施工管理方便,造价低,但易造成垂直平失调。在无需考虑分区问题,目前被广泛采用。

根据上述比较与分析,结合本工程单层散热器较多,房间结构简单,无需考虑分区问题,所以,本工程采用垂直式系统。

3.4 供、回水管布置方式

供、回水管布置方式可分为同程式和异程式[1]

异程式系统布置简单、节省管材,但各立管的压力损失难以平衡,会出现严重的水力失调现象。根据建筑特点,本工程采用异程式式系统。

3.5 工程方案确定

综合上述分析,本工程热水供暖系统采用机械循环、垂直双管、异程上供下回式系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