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18:47: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建筑结构实训,我加深了对于建筑工程在主体结构方面、建筑工程材料方面及各种特点的理解,以及工程项目中,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在设计方面和在施工中的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等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各种技术和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实训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自己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我们这次实训的地点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开发区九瑞大道,工程项目名称:****A栋、本工程为二十九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面一~三层为商业、四层结构转换层、五~二十九层为住宅,建筑面积:15380.7平方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进行设计,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砌体部分按施工质量等级为B级进行设计,本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可划分为丙类建筑。本工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4;建筑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高层建筑箱型与伐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等;
二、本工程项目由于地势较低土方回填深度达到11~15米,在基础设计时,设计师选用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基础周围素土回填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经过现场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讲解,我们了解到,由于该工程处于水塘之上,地质情况较复杂,现采用预应力砼管桩,通过对桩身进行静荷载试验后,最终确定单桩承载力。由于该施工方法,工序简单、成桩快,加快了基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节约了工程造价。以前由于施工技术、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制约,遇到这种情况,多数采取人工挖孔灌注桩或机械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沉孔灌注桩等进行施工,由于以上施工工艺复杂、工序较多,从而增加施工成本、影响工程进度。
三、在结构平面布置时,设计师根据每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尽量使结构平面
形状和刚度均匀对称,建筑平面简单、规则及对称、尽量减少扭转对结构受力不利影响。由于该建筑平面长度过长,设计师通过设置一条后浇带,宽度为800MM,加强筋可采用搭接接头,规定后浇带混凝土在2个月以后浇灌,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级别,以减小后期沉降对构件的不利影响。
四、在结构竖向布置时设计师避免建筑外形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而力求采用规则、均匀布置,沿竖向结构的侧向刚度变化较均匀,构件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不突变,从而保证各结构构件受力均匀,防止结构构件,由于刚度突变而产生不利影响。该高层建筑由于设有一层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另外主体结构由于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为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不应采用铰接。需要抗震设防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宜双向和多向布置。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厚度逐渐减薄,避免刚度突然变化,另外剪力墙上如需要开门窗洞口尽量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不宜采用错洞墙。洞口设置应该避免墙肢刚度相差悬殊。框架梁、柱与剪力墙的轴线尽可能重合在同一平面内,由于该项目低层为商业,要求大空间,高层为住宅相对空间较小,墙、柱较多,以及平面使用功能及结构类型不同,故通过第四层进行结构转换。另在该建筑结构底层空间加大梁、柱截面尺寸,提高了混凝土强度等级,以补偿该结构底部的刚度等措施。
五、在结构计算中,考虑到框架-剪力墻结构两种类型结构的不同受力特点,按照同工作条件进行内力、位移分析,不应将楼层楼层剪力墻简单地按某一比例在框架与剪力之间分配,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采用平面抗侧力结构空间协同工作方法计算。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所得的框架各层总剪力应该进行调整。在进行截面设计和结构构造设计时,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结构底部由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小于结构底部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总弯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5Mpa,如超过时,梁、柱结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其框架柱的截面高度hc不宜小于400MM,柱截面宽度bc不宜小于350MM,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宜大于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对一、二级框架角柱应按双向偏心受压计算后的内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30、底层柱下端截面的弯距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50.
六、在进行框架柱子设计时,柱子纵向钢筋配筋时应该采用对称配筋,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非抗震时不应大于350MM、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200MM,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在框架柱纵向钢筋的接头与锚固时,一级框架应采用焊接,二级框架柱底层应采用焊接接头,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搭接位置应在受力较小区域,并在两个水平面上搭接,相邻接头间距,焊接不得小于500MM,接头最低点距柱端不宜小于柱截面长边尺寸且宜在楼板面上750MM处,框架顶层柱的纵向钢筋应锚固在柱顶或板、梁内、锚固长度由板、梁底算起,不小于la+5d,且应有不小于10d的直勾长度。另外在抗震设计及施工中,框架柱箍筋还应该在如下方面加密:1、柱两端在高度等于矩形截面长边尺寸或圆柱截面直径,柱净高之1/6、或500MM三者中的最大值范围内;2、底层刚性地坪上、下各500MM范围内;3、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小与4的柱全高范围内;4、框架角柱全高范围内;5、非加密区的箍筋不宜少于加密箍筋的50%,箍筋间距一、二级不应大与10倍纵筋直径,并且加密区柱箍筋肢距不宜大与200MM,且每隔一根纵向钢筋都应有两个方向的约束,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小与10d(钢筋直径)
七、在进行框架梁设计时,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8~1/12)lb确定 (l为主梁的计算高度),且不宜大于1/4净跨。主梁截面的宽度bb不宜小于1/4hb及1/2bc(bb为柱宽),且不应小于250MM。当采用扁梁时,应满足刚度要求。另外在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沿梁全跨纵向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应不大于2.5%,一级且不应小于0.40%(支座处)、0.30%(跨中),二级不应小与0.30%、0.25%; 2、一、二级框架梁,贯通梁全跨的上部和下部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上部和下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 3、梁截面上部和下部至少应各配置两根贯通梁全跨的钢筋,钢筋直径:一、二级框架梁不应小于14MM; 4、框架梁宜采用直钢筋,不宜采用弯起钢筋; 5、一、二级框架梁贯通中柱的纵向钢筋直径,均不宜大于柱截面高度的1/20;另外框架梁在抗震设计和施工时,纵向钢筋伸入边柱的锚固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时按la+10d、二级时按la+5d(la为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一、二级框架梁纵向钢筋应伸过边柱节点中心线。当纵向钢筋在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