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解决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33: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析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

困难解决对策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单位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XX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门。所谓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保证正常的经济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办理各项业务事项的方式方法,也包括记账、审核、分析会计信息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科学预算、控制和评价等。因此内部控制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行政事业单位只要存在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中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但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它不仅使单位财务信息失真,而且还妨碍国家资金的安全,所以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尤其重要。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

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3.财务管理弱化

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4.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首先是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其次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