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管理的主要内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5:52: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TPM管理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它起源于70年代的日本,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特点是“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员工的最大作用。通过简易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得设备的性能得到最大利用。 TPM管理目标

TPM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事先预防、并消除设备故障所造成的六大损失:准备调整、器具调整、加速老化、检查停机、速度下降和生产不良品。做到零故障、零不良、零浪费和零灾害,在保证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费用消耗的合理化。TPM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零”,即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故为零、速度损失为零。

停机为零:指计划外的设备停机时间为零。计划外的停机对生产造成冲击相当大,使整个生产品配发生困难,造成资源闲置等浪费。计划时间要有一个合理值,不能为了满足非计划停机为零而使计划停机时间值达到很高。

废品为零:指由设备原因造成的废品为零。“完美的质量需要完善的机器”,机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而人是保证机器好坏的关键。

事故为零:指设备运行过程中事故为零。设备事故的危害非常大,影响生产不说,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严重的可能会“机毁人亡”。

速度损失为零:指设备速度降低造成的产量损失为零。由于设备保养不好,设备精度降低而不能按高速度使用设备,等于降低了设备性能。

TPM的主要内容分八个方面: 1.自主维护

自主维护就是每一个操作人员维护和保养自己的设备,对自己的设备进行日常点检、加油、更换零件、修理、早期发现故障和校正精度等。

自主维护的开展分七个步骤:初期清扫、发生源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制定自主维护的临时标准、总检点、自主检点、标准化、自主管理的最终落实。 2.个别改善

个别改善就是为了实现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而进行的一些具体和重大的项目改善活动。开展个别改善需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有效把握自己部门及岗位存在的问题和损耗;其次,对照公司或部门目标,决定在某个时期内需要解决的项目;最后,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课题改善活动,达到改善目标。个别改善有七个基本步骤:课题的选定、现状把握、要因分析、对策制定和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化、评价和反省。 3.专业维护

专业维护就是专门的设备维护部门对设备进行预防维护和计划维护,并通过诊断技术来提高设备状况的预知力。将设备管理的职能进行细分是必要的,设备的日常管理交给生产部门进行自主管理,同时要拥有高水平、专业化的维护队伍。专业维护全要有能力指导和帮助自主维护活动的开展。专业维护队伍的建立也不排除请外部专业机构实施某些特殊的维护业务。 4.初期管理

产品设计的初期管理是指实现易于制造的产品设计的过程。把顾客的需求即使用的方便性需求,和生产现场的情况即生产的方便性需求结合到设计中去是初期管理的重要内容。 设备和生产技术的初期管理是指通过生产技术革新,达到新产品的垂直导入(即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新产品的试验,并快速开始批量生产)以及设备的维护预防设计。 5.事务改善

事务改善是间接部门的事务革新活动,TPM是全员参与的持久的集体活动,没有管理间接部门的支持,活动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活动的内容包括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行政后勤管理以及其他间接管理业务的改善活动。事务改善的目的是改进管理系统,消除各类管理损耗,减少间接人员,提高办事效率,更好的为生产活动服务。 6.环境改善

环境改善就是确保活动中的安全,消除困难作业、危险作业,消除任何可能引发灾害的各种隐患,创造适合人和设备的良好工作环境。企业应该杜绝污染、减少废弃物、节能降耗和资源再利用,全面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7.人才培养

企业的发展是靠培养人才和完全发挥人才的能力来达成的。为了有效推进TPM的实施,实现对现有工作的改进,企业的员工必须具备改善的意识,掌握各种必须的技能。 企业和各个部门应该根据活动的要求,积极开展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 8.质量维护

质量维护就是进行抓住源头的事前管理质量活动,控制生产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完成质量目标。传统的质量活动重点放在结果上,企业应该改变这种通过检查来确保产品质量的做法。 质量维护也是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过程,可以和ISO9000标准同时进行,建立健全一整套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向客户做出产品和服务质量承诺的目的。 TPM管理特征分析

1、目标性:人类的每一项活动都是为了取得一定的效果,达到一定的目标。TPM管理也不例外,它的目标就是要不断追求企业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讲,TPM管理是通过对设备的六大损失(故障损失、工艺调整损失、突停和空转损失、速度损失、废次品损失、开工损失)和生产现场的一切不良因素实施持续的改善,努力实现“5Z”(零事故、零故障、零缺陷、零库存、零差错)的目标,从而达到最佳的设备综合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最终达成“3S”(员工满意、顾客满意、社会满意)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其目标是明确的。

2、系统性:就是TPM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系统的全方位和全过程。TPM把设备包括引进、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维修、改造,直到报废更新的各个阶段作为管理对象,涉及设备的各个子系统以及设备的每一个部件、零件,构成以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为主导的全系统生产维修体系。同时,TPM要求对设备环境、车间以至整个生产现场实行清洁化、定置化、目视化和文明化的管理。

3、集合性:TPM管理由一些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的活动内容组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TPM八大支柱,即:个别改善、自主维修、专业维修、初期管理、质量管理、安全与环境管理、事务改善、教育培训。这些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