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滕王阁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3:01: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二必修五诗文导学案

《滕王阁序》教学导引案

编写人:范燕青 班级:高二7班 姓名: 编写时间:2018/9/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写作背景,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学习重点】归纳文中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文中特殊句式,理解典故作用。 【学习难点】了解写作背景,结合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典故的作用。 【学法指导】了解背景,诵读感知,把握思想情感,鉴赏写法,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学生活动 教师点拨 一、文化知识积累 1、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今存有《王子 安集》.他与( )( )( )称“初唐四杰”。 2、江南三大名楼:( )( )( ) 3、文体:序, 。 4、骈文, 。 二、基础知识归纳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翼轸.( ) 骖騑..( ) 睇眄..( ) 捧袂.( ) 瓯.越( ) 潦.水( ) 簪.笏( ) 桑梓.( ) 台隍.( ) 舸.舰( ) 帝阍.( ) 叨.陪( ) 懿.范( ) 彭蠡.( ) 遄.飞( ) (二)解释文章中部分相关的成语。 物华天宝: 。 钟鸣鼎食: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涸辙之鲋: 。 高山流水: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

高二必修五诗文导学案

【课堂探究】 学生活动 教师点拨 一、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3) 第三部分(4、5) 第四部分(6、7) 二、研习第一段 (一)文言知识 古今词义 ①千里逢迎.. 古义: 今义: ②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 今义: 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 徐孺下陈蕃之榻 腾蛟起凤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尽.东南之美. 重点实词 胜友 特殊句式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宇文新州之懿范 孟学士之词宗 王将军之武库 童子何知 (二)文本解读 第一段: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 【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第一段 【课后反思】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

高二必修五诗文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 【学习难点】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课前预习】熟读课文 【课堂探究】

学生活动 一、赏析二、三段 (一)文言知识 通假字 ①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②俨骖騑于上路 词类活用 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 川泽纡其骇瞩 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桂殿兰宫 一词多义 1. 尽: ① 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 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 聊乘化以归尽 特殊句式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二)文本解读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 ? 。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 3.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4. 这两段怎样将叙事、抒情、写景结合在一起的? 。

【课后作业】 1.背诵第二、三段 2、高考链接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

教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