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公平补充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6:10: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数字媒介技术对传播公平实现的作用

数字媒介技术与传播公平分属不同范畴,数字媒介技术对传播公平的实现到底存在怎样的作用,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数字媒介技术与传播公平的实现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复杂的双重关联性。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1、数字媒介技术对传播公平实现的促进作用

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传播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传播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节主要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三个方面考察和探讨数字媒介技术对传播公平实现的促进作用。

① 促进传播主体交流的平等自由

数字媒介技术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不仅带来了媒介技术的根本性变革,而且强烈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电子媒介技术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了功率和区域的限制,而集电子媒介和多媒体之长的数字媒介技术,则完全突破时空与形式的限制,将人类信息传播的公共互动与草根能量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全新的时空体验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知识视野,提升了人们的文化层面,促进了人们的全面自由发展,显示出更强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冲击着传播领域原有及残余的种种观念束缚与设限。网络文化、微博文化、自媒体文化??新的传播价值观在数字媒介技术的襁褓中迅速孕育成长,与旧的传播思潮激烈碰撞,而人们的传播理念在这种开放性文化下也更加趋于追求自由平等、维护自身权益。

数字媒介技术给传播主体提供了崭新的平等交流空间。人们在数字传播中逐渐模糊了自身的社会身份,形成了一个以数字媒介技术为中心的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全新开放性平等交流平台与虚拟空间。我们所希望的自由平等的信息交流在数字传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各个社会阶层都能充分参与到数字传播当中,有效满足了自身的传播需求。数字媒介技术改变了旧有的传播固化格局,造成传播权力与权利的重新洗牌,促进了新的传播阶级崛起,拓展了传播权利的释放空间与覆盖领域,正如“数字化之父”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的结束语用到的“沙皇退位”这样一个小标题,他说:“我看到一种分权与平等的心态正在弥漫于整个社会,这是由于数字化世界的年轻化公民影响所致。那种等级森严的传统生活观念将成为明日黄花。”

以数字传播中的微博为例。微博,又称微博客,是一个基于注册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也可以附带发布图片、分享视频。作为数字媒介的新典型代表,微博已经把人们带入“全民交流”的全面互动时代。根据中国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2012年9月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显示,经过5年的培育,中国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微博有效实现了媒介资源的大众化、平民化、均等化,议程的设置不再只是精英阶层的特权,普通传播主体只需借助手机、电脑等终端,就可以自由地通过微博随时随地传递信息、发表意见,参与话题的制造与讨论。从某种程度来说,微博是最接近约翰·弥尔顿提出的“观点的自由市场”这一概念的平台,即“各种思想、言论、价值观在社会上自由的流行,如同一个自由市场一样”。微博上的信息覆盖领域全面,不仅包括新闻、评论、时事观察类内容,还有工作生活实录、感言,名人名言、格言或语录,广告、推广性内容,娱乐、段子、冷笑话,慈善求助等,如图2.1所示。这意味着,在微博上,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或领域,积极参与到各项信息传播活动中来。

同时,在微博上,人们只需简单的“@”、评论或转发,就可以与官员微博、明星微博开启相对平等的交流对话。公众人物不再像现实中那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可以说,微博强大的互动功效加强了公众人物与普通网民之间的沟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互动氛围。譬如,姚晨是中国当红女演员,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根本无法随意接近她。但在微博上,姚晨就像邻家大女孩一样和粉丝亲切交流,还经常帮着转发粉丝的一些求助微博,如2012年11月9日,姚晨在微博上转发了粉丝的一条“为救女儿,抱娃妈妈车上卖苹果”的微博,请求网友们帮助事件中可怜的母亲。11日,粉丝@i彭三金回复姚晨微博称,因为姚晨的转发,抱娃妈妈已经将所有苹果卖出,如图2.2所示。在微博上,传播主体“高低贵贱之分”的势位差意识得到冲淡。微博所构建的是一种鼓励平等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变成了平的。

中国人民大学的张国航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实证调查,在其论文《微博话语权的差异:扩大还是消弭》中也认为,微博进一步承担了Web2.0的平权使命,使话语权从传统媒体进一步下放到普通的网络用户群体中来,从精英群体垄断演变成精英草根共享的局面中来。在微博场域中,信息发布门槛低,用户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转载、评论信息。而微博的关注功能,类似广播形式,使得用户可以自主关注感兴趣的对象,获取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各种领域的信息,就这一点而言,微博的用户无论群体特征、个人情况都是平等的。

微博,无疑成为了普通传播主体增权的利器。 ② 打破传播内容生产与发布的垄断

随着数字媒介技术功能内涵的拓展与进步,传播内容的生产主体与发布机制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传统媒介技术时期,传播内容由特定或专业的群体负责生产,加工好的内容成品必须在“把关人”的层层过滤下方能流向大众。这种传统模式容易滋生多重弊端:首先,生

产主体由于利益驱动、权力约束、意识偏向、人力有限及视野囹圄等原因存在,无法常态化保证内容生产上的“一碗水端平”,很多情况下只能照顾到部分受众或眼前短期的传播利益。其次,“把关人”在对内容审核的过程中,由于集权性相对过强,极易演化为权力的异化扩张,产生过度“把关”或过度“议程设置”的连锁负面影响。

数字媒介技术时代,普通传播主体终于真正冲破了单纯“接收者”身份限定的桎梏,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有效参与到传播内容生成制作与广泛发布的进程中,成为内容生产大军中的一员。众多视频、图片、文学网站为大众原创内容的发布提供了宽泛的空间,博客、论坛等包容性极强的平台更是“海纳百川”,汇聚了诸多来自民间的碎片式内容,“把关”上也开始彰显更多的人性化、个性化与分权化,“尽管在许多场合下,例如知名的新闻类网站,对网络新闻仍然有编辑权,仍然有网络记者和网络编辑在充当看门人角色,但是,由于受众享有极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传播者对内容主导的地位受到削弱,权力在向受众倾斜。”

同时,以微博、SNS为代表的自媒体异军突起,更加加剧了传播内容生产与发布垄断的瓦解。微博、SNS的传播内容基本上不由特定的少数群体所垄断控制,而是由网民自主进行写作和发布。这种普通传播主体主导的传播模式,首先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除了政务微博、企业微博和官方公共主页之外,普通网民传播的信息和表达的观点都是非制度化的,即它生产和发布的信息不经由专门的把关人进行审核,呈现出明显的“去中心化”状态。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往往不拘于信息的形式,不在意内容的严谨,而更多关注于个性的表达。其次,微博、SNS的传播内容表现出随意化的特点。由于微博与SNS的简约与便捷特点,传播主体基本不会像专业媒体工作者那样严格按照事实的展示规范和专业的采写规则去采访和创作传播内容,而是随心所欲、自由创作。这两个特点决定了自媒体的信息发布与传播处于门槛极低的状态,传统媒介技术下传播内容生产与发布的高要求、高壁垒自此消失。

因此,在数字媒介技术驱动的时代嬗变下,传播内容呈现出丰富化、多元化与开放化的演变趋势。传播内容的丰富化能充分保障内容资源的供应,从源头上消除因总量匮乏而引发分配不均的隐患;传播内容的多元化能极大满足多领域、多群体对信息的发布与接受需求,最大限度减少信息歧视与媒介排斥的发生;传播内容的开放化则能营造出自由民主的传播氛围,有效抑制信息传播中片面刻板印象的形成,同时让虚假失实内容无处遁形、难成气候。因此,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能促使传播内容更加客观、全面、公正,实质性助推着传播公平的实现。

③ 丰富传播渠道的种类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