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3:04: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列宁的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形成过程探析
作者:邸晓燕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8期
【摘 要】列宁“一国胜利论”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人类整体的角度,从各民族经济交往扩大所形成的世界体系,超越了民族、地域、国家的局部利益,来论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更替问题。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向垄断时期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军事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必将导致社会主义将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这与当时所处的内外环境相适应,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发展规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
【关键词】列宁;一国胜利论;理论;形成过程
列宁作为一个创建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并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他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1915年8月23日,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一国胜利论”,指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在1916年8月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又做了进一步阐述: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必然得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无产阶级革命在俄国的率先成功,也成功地论证了“一国胜利论”的理论观点,这与俄国当时所处的内外环境相适应,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发展规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列宁“一国胜利论”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其形成有其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全球化理论是列宁“一国胜利论”提出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列宁“一国胜利论”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全球化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并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和认知条件出发提出过设想。马克思认为,在欧洲,不管哪个国家的无产阶级胜利,都取决于当时在世界市场上居于霸主地位的英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进展状况,只有英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其他国家才可能胜利。恩格斯也曾指出:四百年前,德国是欧洲中等阶级第一次起义出发点,以目前形势判断,德国难道不可能同样成为欧洲无产阶级第一次伟大胜利的舞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吗?无论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见由于历史时代不同而不同,但是对于社会主义革命是否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回答是一致的,这也成为了列宁“一国胜利论”提出的理论来源。 二、“一国胜利论”形成的历史及时代背景
列宁时代正处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向垄断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的转变阶段,列宁在对当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经济、军事力量发生变化深刻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俄国是帝国主义体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已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并会率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认为英国是19世纪前半期欧洲霸主,在1850年以后,这种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许多欧洲国家也相继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如美国、俄罗斯,也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开始了工业化进程。1861年俄国沙皇的农奴制改革,直接促进了俄国工业、农业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末俄国已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组成部分,进入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大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列宁称这一时代为“最新资本主义时代”。
首先,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关系发生变化。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欧美个别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迅速发展,出现了以电力广泛运用为特征的新的飞跃,即第二次产业革命,同时第二次产业革命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各个民族及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更为密切,世界性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形成,但是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因为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生产和资本迅速高度集中,出现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在帝国主义阶段,由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以及“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更多的国家步入到现代化行列并参与竞争,包括一些经济落后国家。但是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平等,使得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形成强大的反差,发达国家成为“城市”,而落后国家沦为“农村”。世界也被分为资产阶级世界与无产阶级世界。由于“世界经济”的无秩序、混乱竞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导致以刀和剑来解决”。
其次,帝国主义阶段,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形成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再次,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的崛起已成为必然。战争使得帝国主义阵线分裂,各国力量削弱,从而造成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在这薄弱环节上,如果有的国家无产阶级力量较强,觉悟程度较高,有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国内阶级矛盾又极为尖锐,那么无产阶级就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动革命,并率先取得胜利。列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修订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多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观点,认为俄国会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沙皇俄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五位,垄断组织分布于各个领域。随着垄断资本的发展,俄国出现了大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现代无产阶级。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处于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沙俄的经济陷入困境,战争不仅夺去了几百万俄国人的生命,还严重破坏了俄国经济,全国播种面积较1909年下降85%,马匹减少500万匹,粮食价格上涨50%,食品供应紧张,军队仅能得到原来供应量的一半,1916年,仍有20万士兵没有武器。由于军需供应不足,装备落后,军事指挥失误,士兵情绪低落,俄国在战争中不断失利。到了1917年3月,俄国约有150万人民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战争使得劳动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大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却在通过战争发横财,这使得俄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些难以调和的矛盾,必定发展为尖锐的阶级矛盾,以推翻现有阶级的专制统治为最终结果。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就论证了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论断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2卷709页. [2]《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4]《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639页.
[5]厉彦杰,李光照.浅淡“一国胜利论”提出的合理性.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