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18:3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2008-11-13 10:33:43

771

“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中使用“分析”一词,表明不仅要求要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些地理意义,还要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来发现这些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具体到本节课的内容,不仅要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等相关概念,还要找出地方时、区时、日界线设立的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们。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区时、日界线的划分,它综合了经纬线、地球的自转等知识,所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但同时,也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部分知识难点的突破关键在于两点内容的突破:(1)经线的东西方向的确定;(2)地方时的计时规则。只有在教学中突破了这两点,学生才能真正常握本部分的其它相关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虽然初中学过该部分知识,但由于认知水平和时间的关系绝大部分已经忘记了。对于学习该部分知识,预测会出现下列障碍:

1.缺乏经纬线的基础知识,不清楚经线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经纬度的划分。 2.对方向的判定不过关,尤其是在本部分要用到的东西方向的判定。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3.空间想象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计算能力不过关。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昼夜更替与自转的关系 1.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 2.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3.学会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加强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 4.了解过日界线日期变更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如经线的东西方向不会确定),尝试用形象易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如发明“纬线圈定向法”) 2.尝试通过探讨问题情景,了解“人类为何要设立日界线”这 一知识产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品质

五、重点、难点

1.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3.日界线的设立及日期的变更

六、课时:1. 5课时

七、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有个母亲乘轮船由上海去旧金山,在途中先生一个女孩,10分钟之后又生了一个男孩,照说女孩应该是姐姐,男孩是弟弟。但实际上,女孩叫男孩哥哥,何解?学了这节课之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演示地球自转光照图FLASH动画,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活动: (1)思考地球为何会有昼夜 (2)如何来确定和区分晨线和昏线

(3)假如地球只公转,不自转,地球上有无昼夜更替?如果有,周期是多长? 从而得出: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4小时),它被作为作为我们的基本的时间单位。

继续观察上述动画,同一纬线上,总是东边的点先见到太阳,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经度时刻就不同,这就是地方时。 思考:因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的时间呢?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末知地方时 = 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末知地在已知地东侧 “+”,西侧“–”)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情景问题:

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每天与太阳同升落,3月21日左右时,升旗时北京(116oE,40oN)的地方时为?120oE的地方时为?14oW的地方时为?

当学生计算失误时,引导学生反思其出错的原因,启发其尝试运用“纬线圈定向法”,确定两条经线东西方向的相对关系,从而解决地方时的计算中遇到的问题。

设问:地球上有多少个地方时?若每一个地方均使用地方时作为时间标准,方便吗?引出时区。介绍时区的划分,引导学生找出时区中央经线度数的特点。介绍任意经线找时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