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2:54: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9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30 道题,共30分) 1.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 )。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2.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其划分的标志是( )。 A.是否进行全面的登记、计量 B.是否全部按期填写调查表
C.是否制订全面调查方案 D.是否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3.某等距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 A.260 B.215 C.230 D.285 4.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
A.相对数和平均数 B.绝对数和相对数 C.绝对数和平均数 D.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5.假定某产品产量2008年比2000年增加了168%,则2000—2008年期间平均发展速度为( )。 6.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的目的是测定( )。
A.各种商品销售量的总变动 B.各种商品销售额的总变动 C.各种商品销售价格的总变动 D.居民消费水平的总变动 7.下面关于点估计正确的描述是( )。
A.点估计是直接用一个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的一种推断方法 B.点估计是对总体指标值的一种估计
C.点估计适用于对推断的准确程度与可靠程度要求很高的情况下使用 D.点估计是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估计总体指标值的一种推断方法 8.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采取的是( )。
A.对比分析法 B.比例分析法 C.弹性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9.调查时间是指( )。
A.调查工作开始的时间 B.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C.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D.调查工作结束的时间 10.组距数列中的等距数列是指( )。
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 B.各组组中值相等的数列 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 D.各组频率相等的数列 11.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4%,职工工资水平提高3%,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 A.7.00% B.7.12% C.7.10% D.12.00% 12.在分析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时,常采用( )。
A.对比分析法 B.动态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相关分析法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统计调查表法定标识的是( )。
A.制表机关 B.批准机关/备案机关 C.批准文号/备案文号 D.填表时间 14.单位代码的赋码机构是( )。
A.国家统计局 B.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机构 C.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D.县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 15.在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调查方法采用(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6.运输业总产出是指各类运输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下列收入的总和( )。 A.营运收入和服务收入 B.旅客和货物运输收入
C.旅客、货物运输和管道输油气收入 D.旅客、货物运输、通用航空、地面服务收入 17.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下述能源的数量( )。
A.一次能源 B.二次能源 C.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D.煤炭和石油 18.下列项目中属于管理费用的是( )。
A.展览费 B.利息净支出 C.运输费 D.劳动保险费
19.已知某城镇失业人数为2800人,就业人数为37200人,则该城镇失业率为( )。 A.7.53% B.7.00% C.93% D.8.14%
20.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不包括对下列项目的投资( )。
A.房屋建筑物 B.房屋的配套服务设施 C.单纯土地交易活动 D.土地开发工程 21.按照《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全部企业划分为( )。 A.3个大类,6个中类 C.6个大类,6个中类 B.3个大类,16个中类 D.6个大类,16个中类
2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
A.多产业基本单位 B.多产业法人单位 C.多产业机构单位 D.多产业法人隶属单位 23.收入法增加值的构成包括( )。
A.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报酬 B.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C.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D.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24.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之一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 )。
A.销售利润 B.销售费用 C.销售额 D.销售成本
25.按照现行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列入奖金统计的是( )。 A.自然科学奖 B.创造发明奖 C.技术改进奖 D.劳动竞赛奖 26. 统计工作的基础阶段是(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27.下列各项调查中,属于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制度项目的是( )。
A.基本单位普查 B.全国土地清查 C.第三产业普查 D.农业普查 28.能源消费量统计的原则是( )。
A.谁消费谁统计 B.谁购进谁统计 C.谁所有谁统计 D.谁销售谁统计 29.在我国城镇失业统计中,列为失业人员的最低年龄限制为( )。 A.14岁 B.15岁 C.16岁 D.18岁
30.行政事业单位对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和物品的单价规定为( )。 A.2000元以上 B.1000元以上 C.500元以上 D.200元以上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20道题,共40分) 1.在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 )( )( )。 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全国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
C.全国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E.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2.通过调查鞍钢、首钢、宝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属于( )( )( )( )(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非全面调查 E.普查
3.统计分组是将统计总体按一定标志区分为若干部分的统计整理方法,它( )( )( )( )( )。 A.应有分组标志 B.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 C.是在统计总体之间进行 D.对总体而言是“分” E.对个体而言是“合” 4.下列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 )( )( )( )。
A.2001—2005年原煤产量87.4亿吨 B.生活质量 C.某家庭的年收入5万元
值
D.2005年末发电装机容量比2000年末增加1.8亿千瓦 E.空气污染 5.时间数列的特征主要有( )( )( )( )(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不规则变动 D.随机变动 E.循环变动 6.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5.4%,则下列正确的选项有( )( )( )( )( )。 A.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15.4% B.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超过15.4% C.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低于15.4% D.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5.4% E.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15.4%
7.常见的影响样本单位数的主要因素有( )( )( )( )( )。 A.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 B.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
C.极限误差的大小 D.抽样方法与组织方式的不同 E.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条件 8.统计分析的程序一般包括( )( )( )( )( )。
A.确定分析课题、拟定分析提纲 B.搜集、整理统计资料
C.编制统计分析表 D.进行系统分析 E.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9.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 )( )( )( )( )。 A.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B.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C.行业统计报表制度 D.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E.产业统计报表制度 10.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包括( )( )( )( )( )。 A.制造业 B.建筑业 C.采矿业 D.房地产业 E.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1.在基本单位统计中,单位执行会计制度的类别包括( )( )( )( )( )。 A.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B.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C.社会团体会计制度 D.企业会计制度 E.其他 12.下列关于中间投入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 )( )( )。
A.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 B.中间投入是本期实际已消耗掉的和由外单位提供的货物与服务的价C.中间投入一般是本单位的劳动成果 D.中间投入与总产出计算范围一致 E.中间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13.下列纳入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统计的有( )( )( )( )( )。 A.产品生产用燃料和动力能源 B.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
C.科学试验用能源 D.回收利用的余热、余能 E.用于设备大修理方面的能源 14.流动资产包括( )( )( )( )( )。
A.现金和存款 B.长期投资 C.应收及预付款 D.存货 E.递延资产 15.下列费用中,不包括在工资总额中的有( )( )( )( )( )。
A.创造发明奖 B.国家星火奖 C.股息 D.劳动保护支出 E.稿费 16.概率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 )( )( )( )( )。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按照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
C.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 D.是一种定期进行的调查 E.与典型调查相似 17.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 )( )( )( )。 A.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 B.某省2001-2008年钢铁产量
C.某商场各季末商品库存量 D.某商场1990-2007年商品销售额 E.某市近5年各年末企业数
18.工业企业划分企业规模时依据的指标有( )( )( )( )( )。
A.从业人数 B.营业面积 C.销售额 D.资产总额 E.营业利润 19.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费用的是( )( )( )( )( )。
A.净利息支出 B.财产保险费 C.教育费附加 D.汇兑净损失 E.职工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