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小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4:06: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作物栽培学(小麦)

小麦栽培技术

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 (一)实现高产的土壤指标 小麦适应性广,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但要达到高产、稳产,必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高产麦田的耕作层深度一般为20cm以上,土壤容重1.2g/cm3左右,孔隙度为50-55% (其中非毛管孔隙:15-20%),水气比例:1.0:0.9—1.0 , 有机质含量:砂壤土1.2%以上;粘土2.5%左右,其中易分解的有机质要占50%以上,土壤含氮量0.1%以上,小麦生长期间水解N70mg/kg左右,速效P含量> 15mg/kg,速效K含量大于120mg/kg,土地平整,地面坡降小于0.1%-0.3%,有利灌排,土壤PH6.8-7.0左右。 (二)麦田整地方法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麦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深、透、细、平和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整地方法因地而异,有的地区冬春干旱,要注意抗旱保墒;有的地区雨水多,要防止烂耕烂种。 1、稻茬麦田整地

稻茬田含水高,质地粘重,宜耕期短,耕整难度大,必须在水稻生育中后期,加强水分管理,在稻田四周开挖排水沟。在水稻收获前适时干田,一般在水稻收割前10天左右停止上水,收稻时土壤表土发白,脚踩不下陷,耕出的土块

易散碎时为宜耕期,立即进行随耕随耙随播种。早中稻收后距小麦播种有较充裕时间,应进行耕翻晒垡,使土壤风化,改善理化性状,播种前,应再浅耕,耙碎作畦。机耕整地可采用旋─耕─旋的方法,先旋耕灭茬,后用铧犁耕翻,再用旋耕犁碎垡。晚茬稻收割迟,种麦季节紧,必须边收割边耕边耙,边播种。

南方麦区稻茬麦面积大,为克服稻田整地费工、缓解稻麦两熟季节紧、劳力紧张的矛盾,近年来发展了稻茬少、免耕种麦技术和反旋灭茬秸秆还田技术。少免耕种麦减少了耕作程序,比耕翻种麦省工节本,有利于适时播种。免耕麦田表土平整,播种深度一致,小麦出苗快而整齐,出苗率高,有利苗期早发,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快。但少,免耕种麦杂草较严重,肥料施得浅,易流失,根系在土壤0-10cm分布比例大,在土壤下层根量比例小,在生长中后期,易出现早衰现象。因此,少、免耕种麦必须推广应用综合配套技术,在播前要施用高效低毒除草剂,减轻草害;在人工或机械条播后,要开沟覆土,消灭露籽;针对少免耕麦的吸肥特性,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增施有机肥,化肥深施,平稳促进和适当增施拔节孕穗肥预防早衰。目前各地少、免耕种麦的方法有稻板茬撒播、条播、点播和免耕机条播等几种方式。 2、旱茬麦田整地 >>TOP<<

前期为玉米高梁等早熟作物,收获后采用秸秆还田反旋

灭茬机旋耕灭茬,及时深耕耙地,并注意蓄水保墒,播种时墒情好,则浅耕、随耙随播种,墒情不足,及早耙地,抢墒播种,播后镇压。若前茬为甘薯、大豆等晚秋作物,收获迟,季节紧,应边收边耕,随耙随播,播后镇压保墒。棉麦两熟麦田,需加强棉田后期管理,促棉花早熟,尽早清茬,抢时抢墒,随耕随耙随播种,或在棉花行间套播。绿肥茬,要在小麦播种前20-30天耕翻掩青、顺犁沟翻压,做到不漏翻、不冒青。 二.小麦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 (一)小麦的需肥特性

小麦对N、P、K三要素的吸收量因品种、气候、生产条件、产量水平、 土壤和栽培措施不同而有差异。综合各地资料分析,小麦每生产100kg 籽粒和相应的茎叶,约需吸收N3kg左右;P2O51.0-1.5kg,K2O:3-4kg。

冬小麦一生中对N、P、K吸收有两个高峰。对N的第一个吸收高峰在分蘖至越冬始期,吸收量占总量的20%左右,越冬期间吸收量仅占总量5%左右,返青后N的吸收量有所增加,拔节-开花期出现第二个吸收高峰,吸收量占总量30-40%,开花后对N仍有少量吸收。

小麦对P、K吸收在分蘖-越冬始期出现第一个峰值,占总吸收量 10%左右,至拔节期P吸收量占一生30%左右,K达50%左右。拔节至开花期出现第二个吸收高峰,吸P量达总吸收量的40%,吸K量占总吸收量50%。开花后P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