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0:56: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

一 中药汤剂的剂量要先换成丸剂剂量,一般的换算方法是:一付汤剂(一日量)做成丸药可以服用十日。原因是汤剂时,经过加热要破坏一部分。但要注意的是,在换算前,最好请教一下身边的中医,问问处方中,有没有要特殊处理或加减量的药物,以求得安全和最好的疗效。 二 做丸药工序

1 粉碎:把从药店买回来的中药,首先要经过粉碎成细末,这过程并不十分简单,主要要有如下几个问题。 ①粉碎工具:粉碎机市面或淘宝网有售(见照片),适于家庭使用的是,一次容量为4两的,价格在360元左右。一般豆浆机,榨汁机不行,因为转速不够,功率太小不会粉碎很细。80目筛一个(相当于能过面粉的筛孔即可)。 ②湿度:随空气情况,中药会含有一定量水分,有时含量多些时,中药不易被粉碎,较好的办法是经过初步打碎情况下(可以用粉碎机少打一会儿),再把药放到高压锅内(因为高压锅底厚相对热的传导慢些,中药不易焦糊),注意小火开始加热,并不时用手在其中翻动,以使加热均匀。当手觉得烫时,断火,仍要不停翻动药物。直到觉得温度明显下降,再重新开小火,不断这样反复,直到药物干燥。建议不要用薄底锅或微波炉。

③黏度:有些中药有一定黏度,如熟地,天冬,麦冬,枸杞等,但凡发软的几乎都是有一定黏度。解决办法是先从大块变小块,按上述加热法加热,放凉后入粉碎机,加些已经粉碎好并过筛的细药粉同时粉碎,这样可以明显减少黏度并能尽快粉碎。

2 炼蜜:选择上好蜂蜜(市面有售的本人只对天津安氏蜂业有限公司产品有信任)。

① 量比:药粉重:蜂蜜重=1:0.7-1 .想做较硬如黄豆大小丸,用1:0.7, 想做较软大丸(6-9克)用1:1 。 ② 炼蜜:把蜂蜜放小锅内小火加热至沸,开始为小而密集小泡,随加热变成大泡就可以了。药业专业要达到炼蜜为珠的程度,就是把蜂蜜熬到取一滴热蜂蜜滴入凉水中沉底成珠状(圆型不扁)。 3 药蜜混合:

趁热把蜂蜜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药粉中,用筷子不停搅动,因为蜜的浓度很大,不会很快就和药粉亲和在一起,要不停搅动,等大块团块变小如一分硬币大小时,可以小心轻力度用手团和(小心烫手),把所有药粉和在一起,并团到软硬一致。

4 分丸:趁热尽快分丸

① 分成大丸:按当初处方中买回的是多少天的剂量分,例如买来是一个月的,把总药团先分成2等份,每份是半个月的,再各等分,每份就是一星期的了,再等分,每份就是4天的,再往下分到一天量时,一周本来应该是7天,却分成了8天,这样使操作方便快速。直到分成每日每次的量。这个过程要尽量快,要趁热,凉了就费劲了。 ② 做小丸:为服用方便可继续做小丸(黄豆大小),因为设计小丸的用蜜量少,这时的大丸较硬,要如下步骤才好操作。

中医所说的炼蜜为丸,具体是如何炼的呢?详细炼的过程是怎样的?

蜜丸是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可塑性的固体药剂。蜜丸在中成药中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由于蜂蜜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滋补作用;味甜能矫味;并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的作用。这些均符合祖国医学“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除众病、和百药”的论述。蜂蜜还含有大量的还原糖,能防止药材有效成分的氧化变质;蜂蜜炼制后粘合力强,与药粉混合后丸块表面不易硬化,有较大的可塑性,制成的丸粒圆整、光洁、滋润,含水量少,崩解缓慢,作用持久,所以是一种良好的粘合剂。一般丸重0.5g以上的称大蜜丸,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蜜丸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病。

古人所述\丸者缓也\,即主要指蜜丸剂的效力,是说丸剂在体内溶化缓慢,但药效持续作用时间较长。蜜丸制作工艺简捷,就是将配方中的群药研成粉末,与炼蜜混合均匀,手工搓揉或用蜜丸机制成圆球形的丸剂。过去多用人工推磨、推碾,粉碎药末,用准子一丸一丸的搓药制作,练就了娴熟的技艺,可以单手搓出药丸呈枣核状,中间凸,两头尖,粒粒不差分毫,别具一格。

蜂蜜是蜜丸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起到粘合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药效,与主药相辅相成,增进疗效。蜂蜜稠厚而富有营养,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功能,可增强药物的补益效力,并减低副作用,遮掩苦味,延缓药物的溶解吸收。尤其适宜制作补益类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催乳丸、益肺清化膏、养阴清肺丸、参附强心丸、生血丸等。

由于蜜丸质软可塑,可以任意改成小粒服用,也可用水化开饮服。因此又适宜制成小儿中成药。如小儿至宝丸、小儿解热丸、清降丸、小儿明目丸、肥儿丸等。

1

含有牛黄、麝香、冰片、苏合香等贵重细料或容易挥发的药物,也常制成蜜丸剂,这是因为蜂蜜有利于粘附药物,保存药性,避免药物有效成分的散失或损坏,保持中药固有的气味特征。如安宫牛黄丸、牛黄降压丸、西羚丹、牛黄清心丸、十香返生丸、苏合丸、大活络丸。

但由于蜜丸用蜂蜜量较大,制备技术不当,又易吸潮,发霉变质,故有的品种改作水蜜丸或其它剂型。

炼蜜是以火炼蜜,将蜂蜜倒入锅中,沸腾后用文火。炼蜜的程度,有个术语:“滴水成珠”。就是说,炼好的蜜,滴入冷水中,就成了“珠”了。这样做的意思,其实就是把蜂蜜中多余的水份去掉一些。你可以观察锅里的蜂蜜,沸腾后,它不是要冒泡吗?先是大泡,后是小泡,如果是均匀的小泡了,就快可以了。用筷子蘸一滴蜂蜜滴到盛冷水的碗里,滴水成珠了,就ok了。蜂蜜的量与药粉的量视季节0.8~1.2/1不等,一般天气冷一些,用量就多一些。

蜜丸的做法:

1、将配方的药物干燥后磨粉。制丸前装入消毒盆。

2、以药粉的重量按1∶1.5的比例备好蜂蜜,如1000g药粉,备1500g蜂蜜。药料中糖质、胶质、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即可。

3、熬炼蜂蜜,先用武火,熬沸后改为 文火缓熬。

4、按丸药药料的成分,分别熬为老密、中蜜、嫩蜜。即药料以草根、树皮为主,纤维多不易粘结的用老蜜(但绝对不是“滴水成珠”,那样己超过了老蜜的粘结度,制成的丸药干硬难服)。药料中以含糖或含胶质或含淀粉较多容易粘结的用嫩蜜。药料成分适中的用中蜜,制蜜丸大多用中蜜。而老蜜、中蜜、嫩蜜的判断,习称“看火色”,

5、调药。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盆装的药粉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成园周搅动,就象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以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但又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丸子不易成形。如开初蜂蜜的总量没掌握好,此时在调蜜时就可根据药粉的干湿度来补救。调好后,用消毒的双手在盆中和为一团。 6、搓条、和丸。(用消毒刀具、菜板)和丸时可用少许芝麻油点于掌心以使久药光亮。如按每粒丸药重10g计,一料共重3000g,就要做成300粒。可将和好的药团分为三坨,每坨再分为5小坨,每小坨搓条后,按菜板上已刻的刻度分切为20节,每节搓一丸。

7、包装。先备好无毒塑料薄膜(过去用皮纸或蜂腊),每张大约10X10cm大小。每和一丸就用薄膜包裹一丸,不必另作“阴干”。和完后再用消毒器具装存备用。

1、蜂蜜用量:一般药粉与炼蜜的比例是10:3,炼蜜与水的比例为1:3。药粉的粘性的大小不同改变蜜水浓度与用蜜量。

2、制作步骤: (1)起模:

•使药粉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并在基础上层层增大而成丸。起模应该选择粘性适中的药粉,粘性过大,容易粘结,粘性过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 •药物细粉加蜜起模 •湿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药粉量是总量的2—5% (2)成型:

将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药粉中,摇动泛制成丸。(即将小模放入大量药粉中,像滚雪球那样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蜜、加药量均匀,经常分档,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调成稀糊泛入。 •芳香性、刺激性的药粉可以泛入中层 (3)盖面:

•指将已经加大、合格、筛选均匀的丸剂,选用适当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剂的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

•常用方法 •干粉盖面 •清水盖面 •清浆盖面

(一)蜂蜜的选择

蜂蜜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蜜丸的质量,使制成的蜜丸柔软,贮存期不变质。我国幅员辽阔,植物繁茂,蜂蜜由于蜜源不同,其外观形态和各种成分含量也不完全相同。北方产的蜂蜜一般含水分较少,而南方产的蜂蜜含水分较多;其相对密度也不一样。过去根据蜜源花种、蜜液的外观形态、气味、浓度等指标将蜂蜜划分成四等级(详见有关文献),较为复杂。结合中国药典指标及生产实践,用于制备蜜丸的蜂蜜应选用半透明、还光泽乳白色或淡黄色、稠厚糖浆状液体或凝脂状半流体,25℃时相对密度为1.349以一,还原糖不少于64.0%,用碘试液检验无淀粉、糊精,有香气,味纯甜而不酸、不涩、不麻,清洁而无杂质。

2

(二)蜂蜜的炼制

蜂蜜的炼制系指蜂蜜加热熬炼的操作。得到的制品称炼蜜。蜂蜜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死蜂、蜡质等杂物,故应用前须加以炼制,其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降低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

炼蜜由于炼制程度不同分成三种规格,即嫩蜜、中蜜(炼蜜)、老蜜,可根据处方中药材性质选用。

传统的炼制法多采用常压炼制,即在蜂蜜中加入沸水(或蜂蜜中加水煮沸),使溶化,并适当稀释,通过三至四号筛网以滤除杂质,滤液置铜锅中加热,并不断去沫、搅拌,至需要程度。

1、嫩蜜蜂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在14%-20%,密度为1.35左右,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嫩蜜适合于含较多油脂、粘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粘性较强的药材制丸。

2、中蜜(炼蜜)、嫩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6-118℃,含水量在14%-16%,密度为1.37左右,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翻腾的均匀细气泡,用手捻有粘性,当两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中蜜适合于粘性中等的药材制丸,大部分蜜丸采用中蜜制丸。

3、老蜜中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密度为1.4左右,出现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手捻之甚粘,当两手指分开出现长白丝,滴入水中成珠状。老蜜粘合力很强,适合于粘性差的矿物质或纤维质药材制丸。 炼蜜程度除由制丸药材性质而定外,与药粉含水量、制丸季节气温变有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一般冬季用稍嫩蜜,夏季用稍老的蜜。 1.干燥、粉碎:

先把各药全部重新干燥一下。入在中药粉碎机里一一粉碎,再把过筛筛选一遍。放粗的重新再粉碎一次。最后只留下一点干姜甘草的一些粗纤维。 2.熬蜜,拌药粉。

冷锅下蜜,纹火加热,边加热边不停用铲翻抄,不使粘锅,初入锅,蜜厚,蜜热后变稀,仍不停熬制,直到蜜汁发黄,起泡。然后把药粉放四分之三(留一点,以防过分粘稠作防粘准备用粉。)下药粉后,不停的翻炒,不能用手,这时温度较高。以防烫伤。就像做包子一样,不停翻炒挤压。成面团后,可试着用手去挤面团,挤匀不准,如果觉得手特别粘,就用备用的药粉撒上一点,继续挤压摔打。直到不粘手为止。 3.趁热,做蜜丸。

将面团搓成条状,然后一小段一小段的用手或用刀截下来,用手搓圆。就像做小汤圆一样。如果蜜的量少的话,温度凉下来后,很快就会变硬,难搓。蜜的量多的话,就不会变硬。凉了也不变硬。 下面就小蜜丸制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如下 1 炼蜜不当

炼蜜是丸块法制小蜜丸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根据药物性质、气温高低,把蜜炼的恰到好处,既需要经验,又要细心,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炼蜜偏嫩或偏老的情况。炼蜜偏嫩,在制作丸块、搓条、割丸等工序中,会出现黏腻、黏附器皿、操作台及搓丸板等现象,丸粘表面亦不光洁。要避免上述问题,可先取少量炼蜜与少许药粉混匀(小样丸块),发现炼蜜偏老,亦会给其后的操作带来困难,尤其是冬季,气温低,丸块冷却快,搓条极为困难,此时,可在丸块中加入少量热开水重新混合均匀。

2 蜜粉比例不当

即用蜜过多(可称伤蜜)或用蜜不足(习称欠蜜)。伤蜜时制得的丸块塑性好而弹性差,搓成的丸条,分割的丸粒容易变形和粘连,出现伤蜜有时是对药粉用量估计不足,但还是粗心所致。避免伤蜜可采用分次加蜜的方法。若已伤蜜,在没有药粉加时,可酌加适量。出现欠蜜时,不要勉强做下去,可在丸块中添加适量炼蜜重新混匀以求丸块的质量。

3 下蜜温度不当

一般为粉多趁热下蜜,因炼蜜温度高,流动性好,渗透好,易于丸块的制作。但在有些情况下蜜温不可太高,如处方中有树脂药物,如乳香、没药、血竭等,蜜温过高可使这些药粉溶化,冷却后硬结或块(嫌称骨头)于搓条制丸及吞服均为不利。还有芳香药物亦不可下热蜜,以防有效成分的损失。上述情况下蜜温应当控制在60℃以下为宜。

4 胶类药物的处理

有些处方胶类药物比例过大,影响制丸。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炒胶珠的方法解决。按照中医治病的要求,以补见长的胶类药物,应烊化服用为宜。因此不能采用逢胶炒珠的办法。此时,可将胶加水溶化并进行适当浓缩,再根据药物的多少,加入适量炼蜜继续热溶,然后与药粉混合。但须注意,加入的炼蜜既不可过量,又不宜偏老。炼蜜偏老加上胶

3

冷却后易凝固,搓条制丸是十分困难的。 5 草类药物的处理

处方中草类药物过多,粉碎困难和用蜜量大是其弊端。可采用煎煮浓缩取汁的办法来处理这类药物。这样可便于粉碎,也可减少用蜜。 6 油脂类药物的处理

此类药物制得的丸块在搓条、割丸时容易打滑,甚至形不成丸粒。此时,可采取临时脱脂法,即将搓好的丸条用湿毛巾盖至2~3min,使丸粒表面的油脂脱去一部分。如处方中油过多,则此法亦不能解决。

此外,有些处方中含有贵重药物如麝香、牛黄、梅片等,笔者常常取少许合格的药物细粉与炼蜜混合,在丸块即将形成时徐徐撒入贵重药粉,进一步混合均匀,制成合格丸块,再进行搓条制丸。

2, 炼蜜,蜂蜜必须炼制后方可使用,炼制可以杀灭蜂蜜中的微生物去除水分和一些杂质,增加粘度,使配出的药丸粘软适度不易霉变,耐久储,不与生葱相反。选用质稠香甜含水少无杂质的上好蜂蜜放入铜锅铝锅搪瓷锅或砂锅中放火上加热,先用武火加热至沸后改用文火慢熬。炼制过程中不可片刻稍离,要不停用木勺铜勺或铝勺搅拌撩浇,并撇去浮沫杂质,防止溢锅。炼制到所需火候时迅速离火,乘热用铜网筛或不锈钢网筛过滤即可。炼蜜火候要严格掌握 一般夏季宜老点冬季嫩点。炼蜜火候分嫩蜜、中蜜、老蜜三种。嫩蜜炼至蜂蜜颜色稍稍变深,用手捏略有粘性而不拉丝,温度约105--115℃左右即可。适用于含油脂、粘液质、糖分的配方。中蜜,炼至锅中出现红色光亮气泡,用手捏时粘手并能拉出黄色短丝时即可。温度约116--118℃。适用于含纤维较多或金石类甲壳鳞介较多的配方。老蜜,炼至出现棕红色气泡,搅动费力手捏很黏,可以拉出白色长丝,滴在水上漂浮成珠 嚐之粘牙即可。温度约119--122℃。适用于含大量纤维甲壳鳞介金石的配方。

3,和坨。将炼至适当火候的蜂蜜按照夏季1:1冬季1:1.5的大致比例加入事先研好的药粉中,以光滑的竹木棒搅拌均匀,像和面一样揉和,揉成面团,揉好后盖上干净的湿毛巾或纱布棉布略醒一时。关于用蜜的比例可以根据据体情况适当调整。如含纤维素多比较松散的药粉用蜜量宜多,含树脂胶质糖分及油脂类多的用蜜量宜少,但损益不超过上述比例的十分之一。具体操作可根据自己经验调整。

4,制丸,制丸方法很多 有机器制丸,搓丸板制丸,药丸准子制丸(模具制丸),手工制丸,方法很多,现将最简单的手工制丸方法和模具制丸介绍一下。手工制丸不需借助工具最方便简单,适合小量配方。方法是用戥子称分称药坨,按服用剂量分成所需重量小坨如6克 9克 12克等,分成小坨后用手揉捻至光滑圆形即可。模具制丸需要预先制造模具即药丸准子,传统多用木制竹制,我尝试用20毫升一次性注射器改装方便好用。取新的20毫升注射器设法切掉针筒底部。将药坨称取相应重量填入针筒将针筒按在桌面把针栓用力下压把针筒里的药坨压实,然后拿起针筒把药坨挤出 ,量取药坨高度。把针栓的一边翅从活塞顶上剪掉相同高度,只剪一半,全剪不结实容易断,然后在同样剪掉对应的一边。然后把药坨装入针筒插入针栓压实,然后用12号注射针头从针筒外边对准针栓的缺口紧贴活塞上缘用力扎进去从另一边扎出,对侧同样扎一根,把针栓固定在这个高度。然后用止血钳把针头小心弯转不让针尖刺人。这样这个模具就做好了,每次向针筒里填药填满后轻轻一推,一个小药坨就做好了,用手掌搓圆就行了。这样可以减去每次称药的麻烦提高速度。熟练后误差不会超过0.5克。如用搓丸板需先分坨再搓条,再制丸,也可以用丸条机制条。用搓丸板还需要用丸药油润滑防粘,丸药油通常用食用植物油最好是芝麻油,每斤加入90到120克(一般夏天加120g冬天加90g)洁净蜂蜡加热融化搅匀即成。用时涂在手上搓丸板上即可防粘。

5,上衣,蜜丸一般上朱砂衣或赭石衣亦有上雄黄衣茯苓衣的 方法是将衣粉研极细,晒干备用。药丸做好后放入瓷盆或搪瓷盆或水丸罐,滚动药丸,待药丸表面光滑有水光时 撒入衣粉滚动药丸至衣粉均匀粘附在药丸表面,如此连续上衣三次即可。不可滚动过久否则挂衣太深,衣粉用量增加。挂衣后不可滚动过久,否则衣粉入里反而难看。一份用量大约每斤药丸用衣粉9——12g。

6,包装,将上衣的药丸略晒干或红外线灯烤干,以蜡纸单个包裹密储干燥阴凉处备用。这样就算完工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