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授课计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05: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5 -2016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学期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计划学时 66 任课教师 陈 芳 授课班级 1414

2016 年 3 月 1 日

授课计划编制说明 课程标准(大纲)、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总 课 时 66 课堂教学 54 实 验 实 训 7 复 习 3 机 动 考 试 2 使用说明 采用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名称: 上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使用教材名称及出版单位: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教学内容说明(授课内容起止章节): 绪论 至 第五章 实训七 螺纹的检测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 专业技能课(√) 周 课 时 教 学 周 15周 5 审 查 意 见 教 研 组 根据专业特点及实际需要讲授,并补充专 业 部 教研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教 务 科 专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分管校长 教材处理意见说明 适量的课外阅读辅导。 教学参考资料说明: 《尺寸公差与配合》 教务部门(签字) 年 月 日 分管校长(签字) 年 月 日 课程目标: (1)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2)掌握尺寸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3)掌握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4)掌握确定公差的原则和方法; (5)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技术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测量原理; (6)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能处理测量数据; (7)为正确理解和绘制设计图样及正确表达设计思想打下基础。 教学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从互换性的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两个概念研究产品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应用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的能力。 授课计划 周次 课次 授课内容 (摘要)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学习方法与要求。了解互换性的含义、种类、优越性及基本理论;明确互换性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它与设计、制造、维修、管理等方面的关系;了解标准化的含义与基本原理;明确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 正确理解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并能熟练的运用公差带图。 掌握极限间隙( 过盈)及配合公差的计算及三类配合的区别。 掌握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其他 课时 作业 01 1 绪 论 绪 论 教学重难点:互换性与标准化 2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 教学资源:多媒体 习题册相应章节 第一章 第一章 重点: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的运用。 难点: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及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 教学资源:多媒体 3 02 2 §1—1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绪论部分习题讲解 习题册相应章节 习题册相应章节 习题册相应章节 习题册相应章节 习题册相应章节 习题册相应章节 习题册相应章节 3 §1—2极限与配合标准的 基本规定 2 §1—3公差带与配合的 03 4 选用 3 习题讲解 第二章 §2—1技术测量的 基本知识 5 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了解长度单位与长度基准、长度量值的传递、量块、测量工具与测量方法。 掌握长度单位与长度基准、长度量值的传递、量块、测量工具与测量方法。 了解常用机械式量仪,掌握其测量原理和基本结构。 2 第二章 重点:长度单位与长度基准、长度量值的传递、量块、测量3 工具与测量方法。 难点:量具的刻线原理 2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 教学资源:多媒 3 04 6 §2—2测量长度尺寸的 常用量具 7 实验一 实验二 05 8 §2—3常用机械式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