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行业分析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8:17: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增多,商业竞争加剧,经营户之间彼此勾心斗角,甚至赝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书画艺术市场的形象。书画艺术市场在发展的同时,需要规范和合理监管。

中华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书画艺术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源。由于受中国人民消费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书画艺术的认识不够,审美能力不强,社会公众对书画艺术市场行业认知、认同及基本情况不太清楚,人们没有太强的购买力,书画艺术交易额受到影响。在建设发展方面速度较慢,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无论是数量还是发展规模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由于一些书画艺术市场和艺术家宣传不到位,人们对书画艺术市场主要交易和流通市场,如古玩市场、画廊、书画商店及拍卖会等认识不够,许多珍贵的书画艺术仅仅是在拍卖会及展览会上偶露一面,但更多的则处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其文化艺术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体现。

(二)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的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很多人住进了新居,书画艺术作为装饰居室、美化环境的高品位的艺术门类已成为了一种时尚,这直接导致人们对书画艺术的需求增加。人们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书画艺术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国内藏家、炒家涉足书画投资和收藏,不少藏家认为书画是一种国际性的收藏品,已故的世界级名家作品价格高达百万乃至千万美元,至于在世有成就的书画家作品价格大都动辄在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外国大多数博物馆、美术馆、皇宫、大企业集团都是以拥有名家的书画意味着品位和身价。随着书画艺术市场成熟,藏家也越来越倾向于购买精品,从盲目追求名人作品开始注重作品本身的学术价值和技术含量。

书画艺术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着不同的特点。书画艺术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带来的商业化观念,更无法回避的是传统文化积淀的内能作用。北京作为书画中心市场,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全国书画市场的集散地,云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庞大收藏家队伍,其市场发展规模和速度属全国之首。呈现作品多,档次高,拍卖行名气大,成交额大,价格高等特点。中南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

5

河北等南方和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传统文化积淀比较深厚,书画市场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齐步。像傅抱石、陆俨少、沙孟海这些名家艺术价值和地位确定的同时也展现了当地文化艺术发展的水平。西部一些地区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市场早期发育成熟与社会文化艺术需求,书画市场已成规模。书画商业化运作过程,实际上是以传统文化为支点。在陕西的一些地区,如果家里的墙上不挂当地名人字画是很没层次的表现,其市场展现了相当的活力。总体来说,西部书画市场与北京和中南地区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书画市场造假历史

书画作伪自古即有之。作伪者受利益驱使,仿制他人作品或窃换真迹或出售获利。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书画作假高潮,分别在宋、明和清末。可见,伪作赝品盛行早已成为中国书画市场中的一大顽症。

上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逐渐繁荣,以利益为驱动的书画造假再次沉渣泛起,形成了中国书画造假的第四次高潮。综观中国近十几年来艺术市场发展过程,制假售假、唯利是图的现象触目惊心,作假、批发、炒作、拍卖一条龙,呈现出职业化、集团化的营运特点。书画市场中,因作品真伪问题而引发的争议乃至诉讼时有发生。其实,这些案例只能算是书画市场中大量伪作赝品的冰山之一角,类似的事件不计其数,没被揭露出来的还不知有多少。有的拍卖会上赝品所占比率高达5O%,甚至达到满场拍假,而画廊、画店、书画摊点出售假画也是司空见惯。除作假画外,有的还对画家的画集进行造假,将伪作夹入伪画集内,使伪作以“正规出版”的名义蒙骗购藏者。甚至为了制造假象,还用电脑合成的方式制作作品所有人与画家合影的照片,有的还将伪作放在照片中。大量伪作赝品充斥于艺术市场,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书画的交易无论是对艺术家、购藏者还是中介机构,都是一种伤害。

对艺术家权益的侵犯和对购藏者利益的侵害自不必说,对中介机构来说,出售伪作在短时问内也许能够牟取暴利,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交易行为不仅会导致艺术市场的混乱,也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另外,“假作真时真亦假”,如果鱼目混珠、真赝不分,真品也

6

会由于买家的犹疑而无法售出。中介机构只有树立自己的形象、信誉、品牌,争取和巩固收藏家队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伪作赝品盛行也是阻碍中国艺术品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因素之一。前几年,国际拍卖业巨头之一的苏富比拍卖行就曾以中国书画作品真伪难辨为,由公开声明取消中国书画拍卖,这也为中国艺术市场敲响了一记警钟。不解决“假”的问题,如何向世界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如何使中国的艺术市场品走向国际化?[2]

二、中国书画市场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书画市场假货横流,伪品猖獗,令人触目惊心。有的私人画廊售假、有的国家级的展馆、纪念馆展出假货,市井之徒制假售假,有的名人也制假售假。中国3.15维权日,各行各业都在实行打假,并对制假售假者进行不同层次的严厉打击,可中国书画市场的打假还是个处女地。

(一)精品难觅,赝品横行

目前中国书画市场持续低迷,而且十分混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赝品充斥书画市场,精品难觅。一叠拍卖公司图录从表面上看,书画市场并没有收缩,拍卖公司的画册做得一本比一本厚,但是翻一翻里面,能买的没几张,可以这样说,一百张里面能挑出几张就不错了。

在这种状况下,当买家盘点自己的收藏品时,发现大部分是伪作,不但得不到美的享受,反而对自己的热情和信心起了极大的摧残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书画市场日益冷清,真正有好东西的藏家一看市场不景气,都不会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导致市场上的精品越来越少,又给造假者和某些拍卖公司以可乘之机,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这个市场中,真正获利的是那些书画造假者,在这个里面已经不能用有利可图来形容了,应该是有暴利可图。造假字画基本上不需要什么成本,但是拍价往往很高。厉害的造假者一个月能赚七八十万。在造假者获得暴利之后,他们会更猖狂,市场也就更混乱了。

由于经营艺术品有着可观的利润,于是一些人为牟取暴利,大量制作赝品,特别近两年,拍卖会上的赝品急剧上升,有的拍卖会赝品高达70%以上,以书画为例,只要在市场上流通性好,价格高的名家几乎都有赝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