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5:58: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A、双向传递 B、不易疲劳 C、不能总和 D、中枢延搁 E、刺激停止后,传出冲动也立即停止 80、交互抑制也称为 A
A、侧支抑制 B、去极化抑制 C、回返抑制 D、突触前抑制 E、负反馈性抑制 81、交互抑制的形成是由于:C
A、神经元侧支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神经元侧支释放抑制性递质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D、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82、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闰绍细胞构成的局部神经元回路所形成的抑制,称为 A A、回返性抑制 B、前馈抑制 C、侧支抑制 D、交互抑制 E、突触前抑制 83、突触后抑制时,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 D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突触后膜Cl内流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84、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称为:C
A、周围性抑制 B、侧支抑制 C、回返抑制 D、交互抑制 E、去极化抑制 85、闰绍细胞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构成的突触所释放的递质可能是:B
A、乙酰胆碱 B、甘氨酸 C、γ-氨基丁酸 D、5-羟色胺 E、去甲肾上腺素 86、对突触后抑制中的返回抑制叙述,错误的是:A
A、为一种典型的正反馈活动 B、其结构基础为神经元之间的环式联系 C、在脊髓中的返回抑制活动中、关键细胞为闰绍细胞
D,闰绍细胞为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E、闰绍细胞释放的递质可能是甘氨酸 87、对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特征比较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前者发生于突触后膜,后者发生于突触前膜
B、前者中间神经元是抑制性的,后者中间神经元为兴奋性的
C、前者为超极化抑制,后者为去极化抑制 D、两者抑制都与IPSP有关 E、两者最终均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88、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A
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E、以上原因综合的结果 89、突触前抑制的重要结构基础是:C
A、轴突 胞体型突触 B、铀突 树突型突触 C、轴突 轴突型突触
精选WORD文档!
11
-
D、胞体 树突型突触 E、胞体 胞体型突触 90、突触前抑制的轴-体突触处,突触后电位变化特征为:B
A、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绝对值增大 B、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绝对值减少 C、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绝对值减少 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绝对值增大 E、突触后电位变化不大
91、突触前抑制的论述中,正确的是:C
A、突触前膜超极化 B、突触后膜超极化 C、突触前膜去极化 D、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E、潜伏期较短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1、特异投射系统
22、对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A、主要通过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 B、破坏中脑网状结构,动物将处于昏睡C、参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唤醒作用的递质可能为乙酰胆碱
D、它为一个多突触接替系统 E、催眠药和麻醉药可在此发挥作用 23、一侧枕叶皮层接受视网膜的哪侧传入纤维的投射(D) A、同侧眼 B、对侧眼 C、双眼全部 D、同侧眼颞侧和对侧眼鼻侧 E、同侧眼鼻侧和对侧眼颞侧 35、对大脑皮层运动区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B)
A、一侧皮层支配对侧躯体肌肉 B、一 侧皮层支配对侧面部肌肉 C、其范围大小与肌肉运动精细复杂程度呈正比
D、该区定位的上下分布总体安排为 倒置,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安排则为正立 E、躯干和四肢近端肌肉代表区在皮层6 区,而远端肌肉代表区在皮层4 区 21、以下哪种感觉不经过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 C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E、本体感觉 62、下列关于丘脑感觉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E
A、是感觉的最高中枢 B、与大脑皮质的联系称为丘脑皮质投射
精选WORD文档! .
12
.
C、是所有感觉传入纤维的换元站 D、感觉接替核属非特异投射系统 E、特异投射系统可维持大脑的消醒状态
63、关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是特异性投射系统的重要部位 B、感觉上行传导束通过脑干时,有侧支进入这里 C、具有多突触接替的特征 D、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传导途径 E、其中的神经元的电活动可由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刺激所诱发 64、下列关于丘脑的感觉接替核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是一般经典感觉的第三级神经元
B、后外侧腹核为脊髓丘脑束与内侧丘系的换元站,同躯干四肢感觉有关 C、后内侧腹核为三叉丘系的换元站,与传导内脏感觉有关
D、内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路的换元站 E、外侧膝状体是视觉传导路的换元站 10、丘脑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E )。
A、维持觉醒 B、调节内脏功能 C、调节肌紧张 D、调节随意运动 E、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26、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D
A、协调肌紧张 B、维持觉醒 C、调节内脏功能 D、引起特定的感觉 E、引起牵涉痛 25、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A、引起指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B、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调节内脏功能 D、维持觉醒 E、协调肌紧张
2、非特异投射系统
25、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E
A、引起触觉 B、引起牵涉痛 C、调节内脏活动 D、维持睡眠状态 E、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21、对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E)
A、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B、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关 C、通过丘脑第三类核群 D、无专一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 E、可单独激发神经元放电
24、关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C
A、由丘脑向大脑皮质投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B、引起特定感觉
精选WORD文档!
13
.
C、维持大脑清醒状态 D、是所有感觉的上行传导道 E、维持睡眠状态 61、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B
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 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协调肌紧张 D、调节内脏功能 E、维持睡眠状态 11、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
A、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B、引起特定感觉 C、调节内脏功能 D、调节随意运动 E、协调肌紧张 7、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D )。
A、产生特定的感觉 B、导致动物肌紧张加强 C、产生内脏感觉D、维持大脑皮质的觉醒 E、激发大脑皮质传出冲动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代表区
(一)躯体感觉代表区 1、体表感觉代表区
84、全身体表感觉在大脑皮质的投射区称为第一体表感觉区,它主要位于:B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中央前回和岛叶之间 D、枕叶距状裂 E、颞叶的颞横回和颞上回
2、本体感觉代表区
(二)内脏感觉代表区
(三)特殊感觉代表区
22、关于感觉皮质代表区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E
A、体表感觉区在中央后回 B、本体感觉区在中央前回 C、视觉代表区在枕叶 D、听觉代表区在颞叶 E、内脏感觉的投射区在额叶
85、关于丘脑的髓板内核群、下列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从进化上看,是丘脑的古老部分 B、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
精选WORD文档!
14
.
C、包括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等
D、当受到刺激时,可诱发大脑皮质感觉区神经元放电 E、丘脑束旁核与痛觉有关 86、关于丘脑第二类核群的论述,错误的是:C
A、总称为联络核 B、参与许多感觉的联系功能 C、与大脑皮质无特定的投射关系 D、包括丘脑前核、丘脑外侧腹核等 E、不直接接受感觉投射纤维 87、下列哪种感觉传入与丘脑感觉接替核无关? D
A、久视、听觉 B、触、压觉 C、痛觉 D、嗅觉 E、温觉 88、躯体感觉的皮质代表区主要位于:B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岛叶皮质 D、颞叶皮质 E、边缘系统皮质 89、右侧枕叶皮质损伤,引起的视觉障碍是:E A、右眼全盲 B、左眼全盲 C、双眼全盲
D、左眼颞侧、右眼鼻侧偏盲 E、右眼颞侧、左眼鼻侧偏盲 114、对第一体表感觉区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它主要是全身体表感觉的投射区域
B、一侧躯体和头面部的感觉传入冲动向对侧皮质相应区域投射 C、除头面部外,四肢、躯干投射到皮质的区域呈倒置分布
D、投射到皮质区域的大小与体表感觉分辨力呈正比 E、中央后回为其所在部位 115、对第二体表感觉区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E
A、其面积比第一体表感觉区小 B、该区在人脑位于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C、投射呈正立分布 D、刺激该区可引起双侧性感 E、人类切除该区可产生明显感觉障碍 116、一侧枕叶皮质接受视网膜的哪侧传入纤维的投射:D A、同侧眼 B、对侧眼 C、双眼全部
D、同侧眼颞侧和对侧眼鼻侧 E、同侧眼鼻侧和对侧眼颞侧
四、痛觉
117、对痛觉感觉器及痛觉的叙述,错误的是:C A、通常认为痛觉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
B、痛觉是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C、引起痛觉需要特殊的适宜刺激
D、组织释放的一些致痛化学物质促使神经未梢去极化,从而发放痛觉冲动
精选WORD文档!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