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3:50: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注释:图1至图9分别为:长白山瀑布,小天池,绿渊潭,天池,云山,猴腿蹄盖蕨,马鹿, 森林蕨类植物,地下森林全貌。下两图植物左一为水金凤右图为独活。

图:长白山旅游路线图

(1) 长白山概况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地跨40°41′~44°30′N,125°20′~130°20′E,面积7.6万km2,范围包括通化、白山和延边等地区的22个市(县)。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接辽宁省,西邻松辽平原,北连黑龙江。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 691m,最低处珲春敬信乡海拔仅4 m。其地形复杂,地貌组合差异大,主要有高山、高原、谷地、台地、河谷、沼泽等。年降水量700~1 400 mm,年平均气温-7.3~4.8℃。冬夏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6—8月份。同时,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多、温差增大,各种气象因子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正是长白山区形成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的主要原因。长白山虽然在历史上有过多次火山的喷发,但对我国境内的森林植被并未造成很大影响,植物种类存留较为丰富,据统计,中国长白山共有维管束植物约1 323种,占东北植物地区种数的70.3%[7]。

一般将长白山的植被由上而下划分为高山冻原带、亚高山岳桦林带、暗针叶林带和阔叶红松林林带。以北坡为例:①高山冻原带(1 900或2 000 m以上);②亚高山岳桦林带(1 700~1 900或2 000 m);③暗针叶林带(1 100~1 700或1 800 m);④阔叶红松林带(1 100 m)以下。在长白山地带性植被中保存有不少第三纪的残遗成分。长白山是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江三江的发源地。本地区地带性土壤主要以暗棕色泰加林土为主。是暗棕色森林土,非地带性土壤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并且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土壤也有垂直分布的表现。

(2)长白山垂直自然带分布 1)山白山土壤类型分布情况

长白山土壤由基带向上依次分为山地棕色针叶林地,压高山灰色土、森林草甸土和高山苔原土,大致分布及海拔分界如下图所示:

图:长白山土壤类型垂直分布图

山白山的垂直土壤带的形成主要还说由于海拔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发生变化。海拔1100米—1700米之间主要发育着广袤的针叶林,然而其下的土壤却不是典型的灰色土,其主要是受到长白山水体的影响。由于长白山的多次喷发,制备也多次倍火山活动所破坏,因此形成的土壤多为幼年土,且植被处于演替的初期,土壤类型不稳定,随着植被的演替,土壤也不断地发生相应的变化。

2)垂直自然带

长白山自然环境优雅,由于保护好,还保存有大片原始森林,综合自然地理特特征明显,按地形可找处5个地段。

i.长白松山火灰阶地

此段位于二道白河的阶地上,土壤为火山灰土,成土母质为火山灰,土壤剖面为A—C剖面,属原始土壤,植物群落为胡枝子——长白松林,乔木种类主要是长白松,灌木以胡枝子为主。

长白松林不是长白山区地带性的森林群落,而不是一个先锋树种,人类活动和火山创造了它的生存环境,形成了现代的森林群,由于自己的发展,形成郁闭的林冠,使其下植被更新困难,所以有被长白山地带性植被所取缔的趋势。

ii.红松阔叶林白浆化暗棕壤熔岩台地

这一地带是长白山山地垂直带的基带,植被群落为红松阔叶林,土壤为白浆化暗棕壤,母质为黄土状沉积物。由于这里是自然保护区,保持着森林的原始面貌。森林暗棕壤形成的主要特征是土壤白浆化过程。部分地区外缘有天然次生林,山杨——白桦林,它生长在红桦阔叶林被采伐的迹地上,山杨——白桦林演替的结果,最终还是被红松阔叶林代替。

iii.针叶林山地棕色针叶林熔岩苔原

这一垂直带在海拔1200—1700米左右,底岩有多孔的玄武岩、黑耀岩、粗面岩等,上部覆盖有火山灰,部分地区有火山烁和火山弹。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相对湿度较大。由于该地海拔高度变化大,影响了植被种类成分的变化,所以又可以把该垂直带分为下部针叶林带和山部针叶林带。

iv.岳桦林高山

这一地带位于海拔1800米—2000米范围内,火山锥体下部,气温低,雨量丰沛,风力大,植被以岳桦林为主,灌林以高山牛皮杜鹃为主。经过观察发现,岳桦林并非该带的演替顶级,而知识演替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岳桦林长期适应带的自然环境稳生长,只因为该带为幼年土,岳桦林为先锋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