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21:13: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还不够扎实; 2、粗心,没有认真审题;

3、对词语的感悟能力有待于加强。 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与落实;

2、在平时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读书的习惯,审题也应是一种基本能力。

3、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如“多难兴邦”一题源于今年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温总理的话语,学生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就能做对。 第四题:多彩的句子天地(15分) 得分率 78%。失分多的主要集中: 1、缩句找不准主语。

2、比喻中出现了不恰当的比喻。 3、改错别字一题失分比较严重。 4、修改病句一题漏做现象普遍。

5、课文内容填空一题中“2”小题答题不完整,有的不符合题意。 失分原因分析:

1、学生语文能力欠佳,不能灵活拓展、运用教材所学知识; 2、试题卷面排版密度太小,修改病句一题被学生忽略。 建议:

1、加强课文知识点的落实。

2、拓宽学生知识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在教学时要重视知识的整合。 第五题:精彩的课文回放(12分)

得分率94 %。失分主要集中在《学步》一文内容的填写上。 失分原因分析:

第二部分:“链接生活实践”

第一题:(3分)得分率97%。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思维活跃,广告语设计的精炼、生动、富有感召力。 第二题:(3分)为纪念册写的“序”充满了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激之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也流露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写出了真情实感。 第三部分:“拓展综合能力”

第一题:(10分)得分率 %。失分多在题标点符号的填写及课文内容的补充上。 失分原因分析:

(1)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没有真正落实。 (2)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很好地掌握。

(3)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不能在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 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兼顾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实际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对学生的指导上,教师可按这几方面去做:在意识上强化,从时间上给予保证,在环境上进行创设,在精神方面多加鼓励,在方法上不断出新。 第二题:习作(25分)

本此习作以“震撼” 为话题,原材料源于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习作,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写作主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由创作空间大,60%—70%的学生能把握题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能把自己看到、听到的生活中的英雄较为详细的写下来。 综观整个试卷,有以下优点:

1、 选材新颖。大部分学生描写了5.12汶川大地震中的英雄形象对自己心灵的震撼,如有

写抗震少年林浩,舍己学生的潭千秋,痛失亲人而坚持在战斗一线的将敏,身穿绿色军装的解放军,勇擒歹徒的“李叔叔”等等,都在学生的笔下鲜活起来,孩子们取材视野广阔,思维开阔,文章内容生动。 2、 内容生动。文字运用较为合理,能够较流畅地表达,做到我手写我心叙述中用词生动 准确。

3、 布局严谨。大部分学生注意了文章的结构美,如首尾照应,段落之间过渡自然。 4、 题目吸引人。如“那一刻,我流泪了”,“心灵的震撼”等。 不足之处:

1、 部分文章缺乏入微感人的细节,造成英雄人物形象不丰满。

2、 有的学生表达能力有限,语言贫乏,只写了几行、几句话,更有极个别的,写了二、 三百字,但没有一句通顺的话语(可能是智障)。

3、 言不达意,无法表达自己的心灵深处的触动与震撼。 4、 个别学生审题不清,写成了书信、读后感等, 5、 文章标题中有加标点的。

6、不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失分原因分析:

(1)学生的积累有限,阅读面有限,影响语感。

(2)学生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的能力,对人和事的认识能力,对生活的感受能力还 还须努力。

(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建议:

坚持习作教学做到有放有收。“放”是为了让学生不畏惧写,有兴趣写,养成写自然流露真情的内容,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效果。“收”是为了训练学生运用规范的语言写作文,训练学生运用多样的表达方式在写作中表情达意。因此,习作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要敢于大胆放,在指导上要善于收,指导要细致到位,循序渐进。

五、下一步设想:

从长远培养学生终身读书好习惯的角度出发,下一步的毕业班语文试题中,我们思考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课外阅读题中加批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词语、悟感情。(题例:加批注是读书的好习惯,从品词语、悟感情的角度,请在第3自然段中加两处批注,用“”划出相关词语并用A B标出,再把批注内容写下来:批注A:批注B:。)是否可行,将在教研活动中和一线教师探讨。

总之,比照新课程标准,当前的试卷命题面还太窄、单项检测太多,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眼前忽视学生长远发展的弊端。在转变命题思路的同时,通过怎样的内容、借助怎样的形式来反映新课程教学目标,是当前具体而又迫在眉睫的工作。同时也希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克服功利行为,坚持“真”“实”“活”的做法,把教学的目光放远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进行教学。 真:上课要“真”,平时训练要“真”?? 实:能力培养要实,活动开展要实??

活:教学思路要活,教学方法要活??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