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22:14: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2章 解三角形
2.1.1 正弦定理
教学要求: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有哪些?(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如何解直角三角形?那么斜三角形怎么办? 2. 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称为解三角形. 已学习过任意三角形的哪些边角关系?(内角和、大边对大角) 是否可以把边、角关系准确量化? →引入课题:正弦定理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正弦定理的推导:
①特殊情况: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 sinA=
ab sinB= sinC=1 即c=cc
abc. ??sinAsinBsinC② 能否推广到斜三角形? (先研究锐角三角形,再探究钝角三角形) 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asinB?bsinA,则高?),从而
acab. 同理,(思考如何作??sinAsinCsinAsinBabc. ??sinAsinBsinC③*其它证法:证明一:(等积法)在任意斜△ABC当中S△ABC=
111absinC?acsinB?bcsinA. 222CabAOBD1abc 两边同除以abc即得:==.
2sinAsinBsinC证明二:(外接圆法)如图所示,∠A=∠D,∴同理
caa??CD?2R, sinAsinDbc=2R,=2R. sinBsinC1
rruuuruuuruuuruuu证明三:(向量法)过A作单位向量j垂直于AC,由AC+CB=AB边同乘以
r单位向量j 得…..
④ 正弦定理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基本应用: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2.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A?450,B?600,a?42cm,解三角形. 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示范格式 → 小结:已知两角一边
② 出示例2:?ABC中,c?6,A?450,a?2,求b和B,C.
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示范格式 → 小结: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
③ 练习:?ABC中,b?3,B?600,c?1,求a和A,C.
在?ABC中,已知a?10cm,b?14cm,A?400,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0,边长精确到1cm)
④ 讨论: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如何判断解的数量?
3. 小结:正弦定理的探索过程;正弦定理的两类应用;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的讨论. 三、巩固练习:
1.已知?ABC中,?A=60°,a?3,求2. 作业:教材P5 练习1 (2),2题.
a?b?c.
sinA?sinB?sinC2
2.1.2 余弦定理(一)
教学要求: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教学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向量方法证明余弦定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正弦定理的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基本应用?
2. 练习:在△ABC中,已知c?10,A=45?,C=30?,解此三角形. →变式 3. 讨论: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求出此角的对边?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余弦定理的推导:
① 如图在?ABC中,AB、BC、CA的长分别为c、a、b.
uuuruuuruuur ∵AC?AB?BC,
uuur2uuuruuuruuur2uuuruuuruuuruuuruuuruuur∴AC?AC?(AB?BC)?(AB?BC)?AB?2AB?BC?BC
CbAcaBuuur2uuuruuuruuur2o?AB?2|AB|?|BC|cos(180?B)?BC?c2?2accosB?a2.
即b2?c2?a2?2accosB,→
② 试证:a2?b2?c2?2bccosA,c2?a2?b2?2abcosC.
③ 提出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用符号语言表示a2?b2?c2?2bccosA,…等; → 基本应用:已知两边及夹角
④ 讨论:已知三边,如何求三角?
b2?c2?a2 → 余弦定理的推论:cosA?,…等.
2bc⑤ 思考:勾股定理与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a?23,c?6?2,B?600,求b及A. 分析已知条件 → 讨论如何利用边角关系 → 示范求b
→ 讨论:如何求A?(两种方法) (答案:b?22,A?600) → 小结:已知两边及夹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