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5:45: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绪论
判断: 1.只要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组织一定会发生反应。 2.组织兴奋性越高,其所需的刺激阈值越大。 3.组织对刺激反应越快,其兴奋性越高。
选择:1 以下关于兴奋性的概念,哪一项正确? A 兴奋性可分为兴奋和抑制 B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C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能兴奋的特性。
D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的能力。 2 .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指标是 A 引起动作电位所需刺激的强度 B 动作电位的大小 C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3 . 组织器官的活动加强称为:
A 兴奋性 B 兴奋 C 紧张 4. 阈刺激是: A 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B 能引起反应的最大刺激强度 C 能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填空:1.刺激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 )、( )和( ),才能引起反应。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 3.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阈值越小,其兴奋性( )。
4.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 )和( )两类。 5.急性实验可分为( )和( )两类。
6.一次刺激后,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 )、( )和( )。 思考题:1、*简述细胞兴奋性的变化。
2、简述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1)
过程:
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复活。③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复活。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 (2)生理意义: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会融合。 作业:
判断:1.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细。 2.机体机能的稳定状态是正反馈的调节结果。 3. 机体最重要最完善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填空: 1.凡是反馈信息抑制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的称为( )反馈;反之,称为( )反馈。 2.机体功能的调节有( )、( )和( )三种方式,其中( )是最重要最完善的
调节方式。
3.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调节。 选择:1.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A 体液调节是通过一些有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来实现的 B 体液调节都不受神经系统控制。
C 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细胞。 D 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 2. 以下哪一项并非体液调节的特点?
A 反应缓慢 B 效应精细 C 作用持久
3.具有反应迅速、准确和作用局限等特点的调节方式是-2008考研题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2008年考研题
(1)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性反射。 (2)刺激性质:非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
(3)参与反射活动的中枢: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必需有大脑皮层参与。 (4)非条件反射是简单、固定的;条件反射是复杂、易变的。 (5)非条件反射数量有限;条件反射数量无限。 (6)非条件反射适应范围小;条件反射适应范围广。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填空: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主要有( )、( )、( )、( )。 判断:
1. 静息电位是K+ 外流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2 .静息电位的高低取决于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
3.静息电位乃细胞内K+外流而形成,故随细胞外K+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填空:1 静息电位大小取决于细胞膜对( )的通 透性和细胞内外( )的浓度差。 2 电兴奋细胞的兴奋标志是产生( ) 选择:1. 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静息电位: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2. 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的维持主要依靠( ) A 细胞内外K+浓度的恒定 B 细胞内外Na+浓度的恒定。 C 细胞膜Na+—K+泵的活动。 思考题:试述AP的形成。 第三章 血液
填空: 1 生理学上常把( )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 血浆渗透压由( )和( )渗透压两部分构成。 3 ( )渗透压对维持血液—组织液间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4 脱去纤维蛋白的血液离心分离可制得( )。
5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血浆蛋白主要是( ),参与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血浆蛋白是( ),参与血凝的血浆蛋白是( )。
6 血浆中的缓冲对主要是( )。
7 生理学上把血浆中的( )的含量看作是血液的碱储。 判断:1 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而言。 2 PCV即血细胞/血浆的容积百分比。
3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是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 4 血浆晶体渗透压对血管内外水平衡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5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清蛋白。 选择:1 形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
A 蛋白质 B 葡萄糖 C NaCl D NaHCO3 2 动物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百分之( )
A 4-6% B 5-9% C 8-10% D 10-12% 思考题:*1 简述血液的基本功能。 2 血液是如何维持其酸碱平衡的? 3* 简述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
作业:判断:1 血液EPO水平的相对恒定是血液RBC数量保持稳定的主要因素。 2 缺氧能刺激造血,所以高原动物RBC数量高于平原动物。 3 嗜酸性WBC有抗过敏作用,能中和组胺以保护机体。 4 嗜碱性WBC释放组胺和肝素,有利于吞噬作用。 5 禽的RBC与家畜不同,呈卵圆形,有核。
填空:1 ( )NaCl溶液与RBC的渗透压相等,称为( )溶液。 2( )和( )是RBC中的主要缓冲对。
3 缺氧时,肾释放( )酶,进而可促进RBC的生成。
4 红细胞生成酶能使( )转变为( ),以刺激RBC的生成。
5 造血过程中,因食物中缺乏足够的( )和( ),可引起营养不良性贫血。 6 缺氧时,( )是直接刺激骨髓生成RBC的主要因素。 7 血沉快慢不决定于( ),而在于( )的成分。 8( )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9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有( )。 10 抗凝血离心分离后,上层为( ),下层为( )。
11 生成红细胞的主要原料为( )和( ),促进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因子主要是(( )。
选择:1 RBC悬浮稳定性减小,易引起
A 溶血 B 凝集 C 脆性增大 D 血沉加快 2 以下什么物质并非RBC生成的必需物质?
A 蛋白质 B Fe2+ C Ca2+ D VitB12
)、( )和 3 嗜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产生抗体 B 吞噬 C 凝血 4 调节RBC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 雄激素 B EPO C 肾素 D 内因子 5 将RBC置于0.3%NaCl溶液中将发生( )现象。 A 皱缩 B 溶血 C 聚集 D 叠连 6 参与机体过敏反应的是( )
A 嗜中性粒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思考题:*1 试述RBC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 *2 试述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作业:
判断: 1.除血浆凝血物质外,外源性凝血尚需损伤组织释放的凝血物质参与。 2.外源性凝血过程无需Ca2+参与。 3.内、外源性凝血过程均需Ca2+参与。 4.取新鲜血液加入VitK可加速其凝固。 5.肝素对血凝三个主要步骤均有促进作用。 6.新鲜血液采集后立即放置冰水中,可防止其凝固 7.血液除去RBC,其余部分不能凝固。 8.参与血液凝固的维生素是VK。
9.肝脏受损以及缺乏VK都会延长血凝时间。 填空:1.血凝的基本步骤为( )。
2.柠檬酸钠易与血浆中的( )生成不易电离的络合物,所以能抗凝。 3.适当提高温度可使血液凝固( ),反之( )。
4.凝血酶原激活物能使无活性的( )转变为有活性的( )。 选择:1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在于:
A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B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C 前者只需要体内因子,后者还需外加因子。 D 前者只需要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2 血液凝固过程中必须有( )参与。
A Na+ B K+ C H+ D Ca2+ 思考题:*1 就促凝、抗凝各举2例,并分别说明其机理。 * 2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原理;为什么体内血液不易凝固? 第四章 循环生理 作业:判断:
1 心室肌细胞AP的平台期乃Na+内流缓慢所致。
2 每分钟由左右两个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 3 因为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所以心率越快,心输出量也越大。
4 心电图中P波即心房收缩波。
5 心电图中QRS波群代表心室各部先后兴奋的过程。 6 心室肌比心房肌厚,左心室肌最厚。 7 心房肌的收缩是推动血液循环的主要力量。
8 血液中K+浓度升高,可使心脏收缩力减弱,过高使心脏停止于舒张状态。 选择:
1 心室肌细胞AP的哪一期主要因Ca2+活动而引起。 A 0期 B 1期 C 2期 D 3期 E 4期 2 心室肌细胞并无下列哪个特性?
A 兴奋性 B 自律性 C 传导性 D 收缩性 3 心肌不应期长主要由于AP哪一期较长所致? A 0期 B 1期 C 2期 D 3期 E 4期 4 窦房结由于哪个原因而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 A 兴奋性最强 B 自律性最高 C 传导速度最快 D 4期电位不稳定 5 心脏自律性细胞的共同特点是
A RP小 B AP小 C 4期能自动去极化
6 期前收缩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从窦房结传来的冲动 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7 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 ) A 同时 B 无顺序 C 按先后顺序 8 心脏收缩和舒张而产生血管规律性的波动称为( ) A 血压 B 脉搏 C 心音 D 心率 9 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指标是( )
A 心音 B 心输出量 C 心率 D 左心房内压 10 房室结传导兴奋的速度较慢,其生理意义在于( ) A 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 B 降低心率 C 使心房和心室交替收缩 D 增强心肌收缩力
填空:1 心电图中P波反映( )的去极化过程,QRS波反映( )的去极化过程。 2 心输出量=( )×( )
3 心室收缩时,房室瓣( ),半月瓣( );心室舒张时,房室瓣( ),半月瓣(思考题:1 叙述心电图各波的生理意义。 *2 S1和S2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何临床意义? *3 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其作用。 *4 简述心肌兴奋性和收缩性的各自特点。
判断:1 毛细血管口径小,数量多,是构成外周阻力的主要血管。 2 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这是因为其口径最细,阻力最大所致。 3 动脉血压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均呈正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