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7 6:59: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达尔文提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一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自立行走 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第二节 人的生殖

1、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再由母体产出的过程。主要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2、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书P9,图4-5,4-7) 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生殖过程: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9、第七类营养素 ----膳食纤维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书P29图4-22、P31解读曲线图) 。 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消化腺可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 3、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①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初步消化淀粉

②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③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蛋白质 ④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是十二指肠)

⑤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是盲肠) ⑥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4、消化腺

①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②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第三节 青春期

1、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①身高突增,神经系统及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②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③心理发生变化,有较多心理矛盾。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人体内三大供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 4、储存在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5、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6、水约占体重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7、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小,但不能缺乏,否则影响生长甚至患病。

8、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http:// www. xkb1.com

③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④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⑤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w

5、注意:唾液腺、肠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6、口腔只含唾液淀粉酶,只能把淀粉部分转化成麦芽糖。 7、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主要指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 8、食物的消化

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9、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对这个功能的结构特点是: ①成人小肠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2、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三餐应该按时。

要合理补充各种人体所必须的五类食物,可以形象比喻成“平衡

膳食宝塔”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1

3、关注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书P43)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喉中有声带,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有结构。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道的功能:通气,清洁、温暖、湿润空气(P41图4-26)

肺的功能:气体交换的场所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外界

膈肌收缩顶部下降 →胸阔上下径增大→胸腔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吸气

肋间肌收缩 →胸阔前后径增大

膈肌舒张顶部回升 →胸阔上下径缩小→胸腔缩小,肺内气压上升→呼气

肋间肌舒张 →胸阔前后径缩小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肺泡───→毛细血管 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4、肺泡特点:肺泡外面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5、气体交换的结果: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①血浆(形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②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

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运输氧(无核)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

(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

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免疫作用(有核)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凝血止血(无核)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1、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速慢。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管径最小,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及功能X k B 1 . c o m ①心壁:肌肉组织构成(收缩力强) ②心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③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3图)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P61图)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人体的体循环(P63图)

体循环途径: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变化:鲜红的动脉血→暗红的静脉血。

意义:为身体提供氧和营养物质,并将代谢废物运走。 4、人体的肺循环

肺循环途径: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变化:暗红的静脉血→鲜红的动脉血

意义: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输送到全身各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继而被呼出体外。 5、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6、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血液。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1900年,奥地利的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即A、B、AB、O四型。

2、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发生生命危险

﹥800~1000毫升 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400毫升 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3、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膀胱和尿管是排尿的通道,膀胱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P73)

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P73图)(P75图)

2

①尿液的形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

②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8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③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4、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眼球的结构: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脉络膜、晶状体、玻璃体、睫状体。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成像于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某区域─→产生视觉

3、近视眼:①病因: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②矫正:戴凹透镜

4、耳的结构: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鼓室、耳蜗、半规管和前庭

5、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听觉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组成。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大都分布到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体上有许多突起,突起有两种:长的突起(轴突)和短的突起(树突)

长的突起+鞘─→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膜──→神经;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神经末梢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简单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复杂反射。望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第四节 激素调节

1、内分泌系统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

2、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促进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异常:幼年过多,巨人症;幼年过少,侏儒症

4、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促进生物的发育。异常:幼年不足,发育迟缓,呆小症;成年过少,导致大脖子病。缺乏时可以通过食用含碘的食物来治疗。如海带

5、胰岛:分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等 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和消化等。缺乏胰岛素,导致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形成糖尿。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6、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 7、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

8、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少生(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优生(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2、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①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w W w . X k b 1.c O m

②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二氧化硫+水蒸气→酸雨)使土壤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河流湖泊酸化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③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长期食用含汞的鱼虾会使人手脚麻木,运动失灵,患水俣(yu)病。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