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19:54: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作者:夏竹青 关凌霄 梁永锋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20年第01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摘要]基于维果斯基“由外向内”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在学生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在“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中贯穿STSE教育理念,通过提出化学科学问题,结合生活启示,以工业生产事实为依据,生成教学主题,以促进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利用新生成的知识与能力有效认识和解决社会与环境等问题。

[关键词]STSE教育;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2-0055-03

STSE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组织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相互联系的视角去认识实际问题,去思考社会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STSE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相互联系的角度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正确认识化学对技术、社会和环境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初步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有理有据地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学科发展、课程改革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都有重要意义[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下面以《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的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教学设计是在学生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维果斯基“由外向内”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通过科学技术问题引申出化学反应限度的教学主题,最后再落回到利用新生成的知识、能力有效地去认识和解决社会与环境的问题,与STSE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一、教学内容、学情及教学思路分析 (一)课标要求及教学内容分析

2017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了解可逆反应的含义,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知道化学反应平均速率的表示方法,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化学反应;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2]。在教学过程中,不宜针对化学反应的速率进行过多过细的考查和评价。

“化学反应的限度”属于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中第二课时的内容,既是“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拓展和延伸,也为选修4的“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基础上着重从限度和快慢两个方面去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的。而人类要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如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创新运用。同时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合理且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已有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对必修1中SO2与H2O的反应及合成氨反应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可逆反应;通过对本节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正确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会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处理,并能够基本概括出数据所蕴含的规律,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障碍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图表计算与概念之间的模型转化中存在较多问题;较难将所学内容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 (三)教学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