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政治人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课第二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6:20: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判断题

1.出国旅游趋热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受从众心理影响。( ) 2.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可取的。( ) 3.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 4.适度消费就是不能贷款消费、借债消费。( ) 5.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了。(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新型文化消费观念逐步兴起,国内文化消费需求空间巨大,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美好。目前,文化消费在人们整体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表明家庭消费 ( )

①由生存资料消费向发展资料消费过渡 ②由劳务消费向发展资料消费转化 ③由物质生活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过渡 ④物质生活消费将逐步让位于精神文化消费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新型文化消费观念的兴起,表明我国人民的消费由生存资料消费向发展资料消费过渡,由物质生活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过渡,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7.某市一位服装店店主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小洞,使该裙无人问津。该店主将错就错,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以金边,美其名曰“凤尾裙”。此裙不仅卖了高价,而且消息一传开,不少女士专门前来购买“凤尾裙”,销量顿时大增。

这位店主能够将一个偶然的失误转化为商机,是恰到好处地利用了消费者的( )

A.求实心理 C.攀比心理

B.从众心理 D.求异心理

解析:选D。该店主将错就错,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的做法体现利用消费者的求异心理,因此选D。

8.现在80后、90后的城市白领,越来越热衷于在消费上“不求所有,但求拥有”,改变过去“买—用—扔”的消费方式,引领着“租—用—还”的消费新时尚。“租—用—还”的消费新时尚( )

①会提高商品的价值 ②会改变商品流通方式 ③是理智的消费行为 ④符合绿色消费的原则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租—用—还”的消费新时尚体现了求实心理,坚持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原则,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因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错误,这种消费新时尚没有改变商品的流通方式。

9.经济学的“土豆效应”指的是在大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由此可见( )

①供求关系决定着土豆价格 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③经济萧条提高了低端商品价值 ④求实心理主导了这一消费效应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①观点错误。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③观点错误。材料信息揭示了经济萧条使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转向中低端产品,这是基于经济萧条使消费者收入减少,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求实消费心理的体现,②④符合题意。

10.“互联网+”催生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分享族”,他们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各种资源分享,尤其是各种“拼消费”的分享,如拼车、拼餐、拼团购物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这种方式( )

①是勤俭节约美德的体现 ②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③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④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通过微信、微博等消费平台进行各种资源分享,体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这也是一种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

11.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拼族”中出现了各种“拼消费”,“拼消费”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现代模式的“精打细算”:“拼车”“拼饭”甚至“拼房”。“拼车”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等等。这种时尚体现的精神( )

①有助于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②应成为每一个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③有助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④不利于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C。“拼车”“拼饭”甚至“拼房”这种“精打细算”的做法是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是科学合理消费的表现,因此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

1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有多方面的表现。从消费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面对这种消费新常态,应该( )

①倡导求异心理,追求标新立异 ②消除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公平 ③引导消费行为,做理智消费者 ④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优质服务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对求异心理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①错误;收入差距可以“缩小”,但不能“消除”, 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三、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