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20:48: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词解释:

(1)、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韦伯定义为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获得的优势,即费用的节约。(教材P37,课件CH02 P13) (2)、回波效应:表现为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受收益差异吸引而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造成落后地区的衰退,区域差距扩大。(课件CH6—01P33) (3)、货物的供给范围(商品服务范围):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达多么大的范围即为货物的供给范围。货物供给范围上限: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货物供给范围下限是: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的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教材P94,课件CH03—02 P7) (4)、内部范围经济:价值链的内部整合使垂直整合或多元化企业得以在企业内部实现不同价值创造环节的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使企业资源在不同价值链的相同环

节上实现共享,带来成本的节约。(教材P115,课件CH4—01 P14) (5)、范围经济:由于企业经济范围的扩大而获得的效益或基于价值活动的可分割性,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的实行分工与协作,价值链各环节在企业内部或不同企业间实现整合

带来的成本节约。(教材P115,课件CH4—01 P14) (6)、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或基于产品或设备的整体性及价值活动的不可分割性,成本在产品或不同企业间的分摊,从而获得的效益。(教材P115,课

件CH4—01 P12) (7)、经济协作区:是行政区向经济区的一种过渡形式,以横向经济联合为主要目的。由各级政府建立的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课件CH6—03 P15) (8)、增长极: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集合体。(教材P208课件CH6—01 P21) (9)、中心性: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

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课件CH03—02 P6) (10)、区域创新网络:集聚在某个区域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教材P199,课件CH5—03 P40) (11)、需求收入弹性: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一般用收入弹性系数来表示,某产业的收入弹性系数 = 该产业产品需求增加率/人均GDP增加率。一般,某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系数<1,则意味人们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该产业产品的比重在下降,该产业产品的市场处于相对萎缩状态,该产业在经济发展总量中的比重也会下降。反之,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高,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

提高的速度也越快。(教材P178,课件CH5—01 P63) (12)、战略外包:是企业将价值链活动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职能)交给一家或多家在技能和知识上只专注于某一项活动的独立的专业化企业,而外包企业只保留其核心职能的

一种公司层战略。(课件CH4—01 P32)

问答题

(1)、比较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差异?(教材P175)

答: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并在区域产业系统中处支配地位的产业。(CH05—01 P17)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CH05—01 P22)支柱产业不等同于主导产业,因为,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品中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他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病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

也就不具备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

(2)、胡佛的工业区位论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什么?(教材P79,课件CH03—03 P58) 答:对韦伯区位论中的运费计算方法作了重大改进,将运费分成站场作业费和线路运输费两部分。根据对运费结构分析,提出了运输费随距离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强调在区位布局中,运输要避免多次中转;并根据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运费最小区位分析法,结论表明在区位三角形内部一般很少存在最小运费点,相对的在

三角形顶点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3)、一般经济轴线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教材P186,课件CH5—02 P20) 答: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经济轴线沿大江(河)分布的经济轴线;海岸经济轴线;山地

与平原交接处的经济轴线。举例略。

(4)、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课件CH8 P70)

答:①加速生产和资本国际化;②促进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夸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③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

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④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

(5)、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课件CH3—02 P24)

答:①消费市场状况:人口规模、消费者收入;②购物空间的接近性(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距离中心越远,交通费增加越多,购买价格增加,购买量减少。(图4-4) 交通条件好,空间费用降低,零售的销售范围扩大,商业规模等级也会扩大。③零售业间竞争状况:两种趋势,一是相互排斥区域分散,一是在竞争中产生联合。④地价:零售业趋于追求

最高地价区位。不同经济活动对地价支付能力不同。

(6)、主导产业的选择的依据?(教材P176,CH05—01 P27)

答:①高比较优势系数,主导产业是在区域比较优势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②高产业关联度,主导产业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来组织、带动它们发展;③高需求收入弹性,主导产业的产品不仅当前的社会需求大,而且产品的未来社会需求要能够持续地、较快地增长;④高生产率上升率,主导产业是综合生产率上升率高的产业;⑤高产业创新能力,具有

高创新能力的产业才能成为主导产业。

(7)、简述双核结构模式的内涵,并列举出我国至少5个包含该模式的区域(用城市

模式)? 答: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在双核结构中。一方是区域中心城市,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体,以省会城市为主;另一方是重要港口城市,承担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门户功能。该结构兼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居中性和港口城市的边缘性,从而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举例:沿江双核:成都-重庆 长沙-岳阳 南昌-九江;沿海双核:沈阳-大连 北京-天津 济南-青岛 杭

州-宁波 广州-深圳。(教材P185—186,课件CH5—02 P14)

(8)、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课件CH8 P16)

答:①贸易自由化②生产国际化③金融全球化④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9)、简述区域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课件

CH7—01 P11—12)

答:①专业化的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生产,必须超过当地的需求量,只有超过当地需求量的生产规模,才有产品输往区外,参加区际交换。②区域分工所节约的劳动量,应大于因产品进行区际交换而增加的劳动量,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条件。换言之,专业化产品的生产成本与运往消费地区运费之和,必须小于在消费地区生产同类产品的成本。③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商品价格,必须有一定的梯度存在。如果在运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单位产

品的差价愈大,对区域分工的实现和发展愈有利。

(10)、简述外包价值活动的主要类型并举例说明?(课件CH4—01 P40)

答:①制造外包( 最常见的职能外包,NIKE,美特斯邦威 );②研发外包 ( 大连——打造中国最大、面向全球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印度——国家层次的全球软件外包与服务基地 );③管理外包( 美州银行外包其15万员工的人事事务,接受外包企业为Exult公司,合约期10年,价值11亿美元 );④销售外包( 美特斯邦威);⑤客服外包( 微

软、戴尔)。

(11)、跨国公司总部或其区域总部在全球化区位特征是什么?(教材P145—148,课

件CH4—02 P30) 答:①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a便利的交通运输;b及时的信息获取;c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②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主要大都市区,即“全球性城市”或“世界城市”。大都市区具有以下三种优势: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可能性;提供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具有与其它大都市高度接近性。③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a随着公司的地理扩张及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总部的区位也会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在不同尺度、不同国家表现有所不同。b在宏观尺度上,跨国公司一般很少将其总部从其母国移往它国。至多发现有的跨国公司将其总部的一部分迁往它国。c在一国之内,公司总部在都市间的迁移时有发生,使得总部区位区域分散。d在都市内,存在着公司总部由市中心区外移的现象,主要

是为了避免市中心的过分拥挤现象。

(12)、公司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教材P145)

答:①便利的交通;②及时的信息获取;③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④相应的职能

机构要非常密集。

(13)、论述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课件CH6—01 P43—44)

答:地理集中: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产生集聚经济的基础,也是集群作为一种地域经济现象存在的基础。地理集中是一个相对的尺度。生产弹性精专: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总是集中于有限的产品和过程,形成专业化的特点,专业化的分工是与生产的技术可分性以及垂直分离的生产组织方式相关的。企业网络: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常常通过生产系统形成本地网络。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交易、交流和互动,相互学习,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地区的发展和企业的持续创新。企业间的关系网络是集群的一个主要特征。 学习和创新性。 分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