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04: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疏通文义,积累重点词语。 2、背诵和默写这两篇短文;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 3、联系背景,了解作者,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课前预习

1、陶弘景:字 ,号 ,丹阳人。 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 ”。有《 》。

2、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我国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写景陈情。 3、朗读,给课文划分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内探究

1、翻译词语、句子,填空。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本句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围绕“ ”字来写。 接下来的十句, 描写了秀丽的山川景色。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极写山之 ,( 视)。水之 ,( 视)。 白 、高山、流 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③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用 视极目远眺, 的竹木和 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

④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由 景转入 景的描写。通过描写 与 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⑤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 )其奇者。

文章又以 收尾,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能和谢公( )等古今山水高士比肩的自豪/自得之感。

2、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任选一个角度,“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第二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课前预习

1、题解:本文选自 。此文写于作者贬biǎn(降)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 南。

2、作者: 苏轼是 朝人,字 ,号 ,是唐宋“ ”之一。与父亲 、弟弟 并称“ ”。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 ”词派的代表。你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词?写出题目。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读音:未寝( ) 相与( ) 遂( ) 藻( )荇( ) 竹.....柏( )

节奏: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积累关于“月”的诗句。 课内探究

1.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重点词语:

①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