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康复工程学考试试卷及答案(A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22: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针肌电图

B.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C.表面肌电图仪 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56、关于轮椅的适应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 ) A.步行功能减退或丧失

B.非运动系统本身疾病但步行对全身状态不利者 C.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使独立步行有危害者 D.左上肢周围神经损伤

57、助行器的稳定性从大到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 A.助行架→腋拐→前臂拐→手杖 B.手杖→前臂拐→腋拐→助行架 C.助行架→前臂拐→手杖→腋拐 D.助行架→手杖→腋拐→前臂拐

58、关于轮椅的组成核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 A.轮椅架 B.车轮 C.靠背 D.刹车装置

59、动态式手指矫形器能辅以手指伸展或屈曲运动,除采用弹簧、橡皮筋弹力材料之外,还可采用( C ) A.木料 B.石膏 C.钢丝 D.棉类

60、装饰性肘离断假肢,通过( B )悬吊 A.包容肱骨髁 B.肩背带 C.包容肩部

第 11 页 共 13 页

D.包容鹰嘴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截肢后为预防关节挛缩,应将残肢置于中立位。 ( X ) 2、下肢假肢的大体结构是接受腔、假肢关节、连接件、假脚。 (√) 3、肩胛带截肢、肩关节离断、上臂高位残肢截肢应选配肩离断假肢。 (√) 4、肌肉产生力时,长度有三种变化,即:缩短、不变和变长。 (√) 5、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主要包括浸入性、交互性和构想性。 (√) 6、腋拐长度的确定方法之一是用患者的身高减去39cm。 ( X ) 7、轮椅座位宽度选择是测量患者坐位时两侧臀部最宽处的距离再加5cm。 (√) 8、蠕变是指构件受到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 X ) 9、功能障碍者主要来自于三类人群,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 (√) 10、三个环节通过两个关节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运动副。 ( X )

三、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

1、临床康复工程学:是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改善功能障碍者的活动和参与,使之重返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2、肌肉的离心收缩:指外力作用于受刺激肌肉,并且这个力大于受刺激肌肉产生的最大肌力,此时肌肉被拉长,称为离心收缩。

3、助行器:用于辅助人体行走的所有器具的统称。

4、矫形器:是用于改变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的体外使用装置。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矫形器的主要治疗作用。

答:1、保护作用(1分):通过矫形器对躯干、肢体的作用,保护受伤的关节和软组织,促进验证、水肿吸收;减轻疼痛;避免新的损伤,促使病变愈合。通过矫形器使肢体保持正常的生物力线,促进机体机构或功能恢复(1分)。

2、稳定作用(1分):通过矫形器能保持肢体、关节的正常对线关系或功能位,防止挛缩,矫形器对肢体异常活动的限制,能维持骨、关节、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肢体承重能力的重建;促进病变愈合(1分)。

3、预防、矫正畸形(1分):通过三点力矫正原理,预防或矫正肢体畸形或防止畸形的发

第 12 页 共 13 页

展;预防肌肉痉挛或肢体摆放不良所致的肌腱挛缩;限制关节异常活动等(1分)。

4、功能代偿(1分):通过助动装置代偿丧失的功能,如代偿瘫痪肌肉的功能;对肌力较弱者给予助力,使其维持正常运动(1分)。

5、免除肢体负荷(1分):通过矫形器能使肢体或关节部分或完全免除负荷,减少受伤部位肢体或躯干的轴向承重。

6、补偿肢体长度(1分):通过下肢矫形器或矫形鞋、矫形垫的作用,使双下肢恢复等长状态,改善站立姿势和行走步态,防止骨盆倾斜、脊柱旋转等合并症的发生。 2、试述残肢包扎的目的、方法及基本原则?

答:目的:减轻肿胀(1分)、促进残肢皱缩定型(1分)。

方法:残肢加压包扎(1分),如弹力绷带包扎(1分)、佩戴弹力袜套(1分)、硬敷料固定等(1分)。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弹力绷带包扎。

基本原则:远端压力要大于近端(1分);残肢末端呈“8”字形状缠绕(1分);避免绷带打皱(1分);一般每4小时需要重新包扎一次(1分)。

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