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8:40: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月相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相应的实验,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实验进行总结。 3、持续的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探究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月相的概念(科学概念)

2、月相的成因(1、月球不透明,不发光,反射太阳光;2、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规律变化)

3、月相的一个月中:上半月,缺→圆,月面面积递增:下半个月,圆→缺,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减。一年的各个月中,日期相同,月相形状也基本相同) 教学难点:月相的变化规律(要求能够按农历顺序画出一个月的月相)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笔、书本

教师准备:圆纸片、PPT、绑有细铁丝的乒乓球(一半涂黑)、小磁铁、方位图纸、观察月相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思导入

学生进入教室,PPT播放《明月几时有》,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月球的(阴晴圆缺变化,月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们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出示PPT,展示各种月相)

二、了解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1、并提示学生动手画自己看到过的月亮形状。并将月相贴在黑板上相应的 位置上。

2、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3、出示幻灯片:(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三、初探月相变化规律

1、再次观察贴在黑板上的月相图,看看月相的亮面是否一致。 2、引出探究主题二:月相亮面左右的问题。

3、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模拟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初步推测月相的成因是什么!

4、学生初步推测月相成因。(举手回答)

5、练习: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填空题和连线题(请学生举手回答) 6、师出示准备的乒乓球模型,请学生上来根据刚才的连线示范月相的成因。 7、全班用乒乓球模拟月相变化(注意事项及要求:1、根据图纸上的位置转动;2、视线要跟着“月球”转动:3、认真观察,记录你看到乒乓球涂白部分的形状的变化,日、地、月什么样的位置时,形状比较特殊)

8、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在不同位置看到的月相,鼓励学生思考:上半月和下半月的月相的亮面分别是怎样的?

9、出示幻灯片:上半月:亮面在右;下半月:亮面在左 10、请学生改贴刚才自己的错误月相。 月相知识小测试

教师利用幻灯片出示,学生作答 小结

1、月相概念

2、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多长时间? 3、月相的形成原因与什么有关?

4、齐读《月相变化歌》。 作业:

1、整理知识点,完成课堂练习。 2、课后观察白天的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