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采区内回采工作面积水分析与探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8:35: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复采区内回采工作面积水分析与探放

作者:佘云丰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3期

摘 要:本文介绍了南山煤矿地采井南风井区回采工作面,在复采区内采前应用瞬变电磁仪进行采空区赋水探测,科学开展水文地质分析和评价工作。文中对采动\三带\、周期来压等技术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和验算,对回采工作面超前探放距离和安全回采距离进行了划分,确保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

关键词:复采区 回采工作面 探放水 防治水 1 概况 1.1 位置

南山煤矿是一座露天与井工联合生产矿井。本次回采工作面位于21层煤内,处于该层 的南部最后一段,工作面回风道标高+143~+149,机道标高+112~+134。上部地表为露天电铲作业区,标高+210,距工作面顶板最小间距57.8米。 1.2 构造

作业区域紧临地质构造,东部为F1断层,南部为F4断层。在以往的掘进过程中,F1断层揭露过,断层有明显的岩性变化,伴随花岗岩和细砂岩互层,裂隙发育,围岩并不完整,断裂发育带一般在20米左右,煤层受断层影响多有伴生断层发育,煤层倾角变小。F4断层我矿没有实际巷道揭露,其产状地质记述为以往资料收集,走向为北10°~35°东,一般向东南方向或地层深部落差逐渐增大。 1.3 煤层

上覆煤层为18层。21层和18层平均间距30米。下部相邻煤层22层平均间距38米,各层情况如下:

18层南厚北薄,南部厚为14.6米,北部10~12.6米,煤层结构较复杂,小夹石层多,一般在上部夹一层0.2~0.4米的夹石,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细砂岩。

21层全区可采的厚煤层,全煤厚3.7-8.96米,平均5.96米,煤厚由西向东逐渐变薄,从南向北由薄变厚再变薄,顶板下1米处为煤和炭质页岩互层,上部煤质松软,顶板为细砂岩或中砂岩,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层全区可采的厚煤层,煤厚1.68~7.2米,平均为5米,从南向北逐渐增厚,煤层中部有一层0.2~0.4米的浅褐色凝灰质泥岩夹石标志层,顶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底板为炭质页岩或粉砂岩。

2 赋水探测及水文地质评价 2.1 四邻水力性质

东部临近F1断层,受断层影响,煤系基底上升,形成相对隔水边界,南部临近F4断层,断层受开采破坏,有侧向补给,西部为21层南二段采空区,位于本区上段,对本区有侧向补给,北部临近21层北三段采空区,位于煤层倾斜上方,对本区有侧向补给,上覆18层煤内含采空区,距离露天开采仅20米,大气降水补给充沛。 2.2 赋水探测

为了分析工作面及周围含水情况,我们应用瞬变电磁仪在该区分别于回风道面向煤体方向、切眼面向F4方向、机道向F1方向和顶板18层方向做了专门水文物探。探测布置和解析结果如下:

2.3 结果分析及评价

瞬变探查结果显示距离工作面探查方向40~60米范围内,均呈现大面积低阻值区。工作面采掘破坏主要影响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旧区复采,工作面上部有采空区和旧巷,下部图纸未见旧巷,工作面内部和周边老空区分布条件复杂;涌水量情况复杂;采掘工程破坏上覆含水煤层受水害威胁,防治水工程有一定难度;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水害影响程度复杂。 3 探放水方案确定 3.1 初采前的超前区域探放

采前探查重点对初采范围内周边旧区和物探异常区进行钻探探查,钻探覆盖范围根据采煤月推进量,不小于1个月。确认开采影响范围内的积水区域,对查明的积水区域进行针对性探放,消除积水隐患后,再进行工作面初采。 3.2 开采中的超前探放方案 18层探放水方案

从各孔出水情况分析,18层煤厚14.6米,探放水钻孔个别孔出水,说明原旧区采动不能使煤层完全预裂,形成联通,所以18层呈现局部积水状态。因此放水重点主要集中于裂隙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育充分的旧巷集中区或构造影响区。探放水终孔布置倾斜方向单孔间距以旧巷间隔为准,走向方向钻孔排距以老顶周期来压步距为准。 3.3 其他措施与要求

3.3.1 开采作业,必须认真执行探放方案,工作面推进临近已打设完成的成排钻孔前5米,要组织透孔,保证放水的持续性。必须坚持超前预报制度,编制工作面地质预报和物探预报,对新增可能的水情水害及时发出预报,并编制补充探放孔,确认隐患消除后,方可生产通过。

3.3.2 建立和完善汛期地面巡查制度,每班一次,确保工作面上方地表无积水,沟渠畅通,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采取抽排措施处理。

3.3.3 建立和完善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掌握可能危机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掌握汛情水情。

3.3.4 建立井上下对照制度。每月对工作面前方预施工段开展井上下综合对照,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预报,并形成安全措施。

3.3.5 建立雨季水文观测制度,雨季期间加强井下工作面涌水量观测工作,及时掌握涌水量变化情况,涌水量突然增大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受水害威胁区域所有人员。而后分析增大原因,制定针对性探查、探放措施,只有确认水患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3.3.6 要求认真记录工作面老顶来压情况和步距,进行来压预报,工作面采空区侧于每次周期来压前进行一次积水探查,确保积水及时排出。同时,对于采空区悬顶段,要采取有效的强制放顶措施。防止由采空区老顶来压,引发的冲击突水、突矸。

3.3.7 要求对区域内所有作业人员,进行避灾路线贯彻,形成专项贯彻记录,并进行避灾演练,形成演练记录。 4结语

复采区回采工作面在大气降水补给充沛条件下,上覆煤层的褶曲盆底,就会形成一个缓慢渗透的积水区,形成“水体”压煤,本文运用井下探放水技术和煤矿开采技术,对回采工作面超前探放距离和安全回采距离进行了合理划分,确保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在水体下开采和回采工作面探放水等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规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