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4:57: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观察内容:午睡之后 观察实录:
小朋友起床后,老师提醒小朋友去小便,后喝水。荷玉坐在椅子上,毫不动弹。我走过去提醒她:“荷玉,你睡了这么长时间,来!老师和你一起去小便。”荷玉马挣马上说:“不要,我不要去,我不想尿尿。”并从我的手中把自己的小手挣脱出来,站在一旁。我不放弃,耐心做她的思想工作。 分析与措施:
要荷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首先让她明白憋尿是不好的习惯,对身体不好,会憋出毛病的。拉尿能够把身体里的细菌排出体外,对身体有好处的道理。于是,我耐心地做她的工作,说服了她愿意跟我上厕所小便。 观察记录(四)
观察时间:2012年11月11日上午 观察内容:半天活动 观察实录:
吃了早餐之后,老师提醒荷玉去小便,她抗拒,并对我说:“我没有尿尿。”上课中途,她尿裤了。我给她换了裤子。
户外活动出发前,我再提醒她小便,她还是表现出害怕、紧张,不愿意上厕所。于是,我带她去观察我们的厕所跟她以前上的卫生局幼儿园的厕所有什么不同?她说:“我们的小厕所很漂亮,矮矮的。”我接着问:“那么,卫生局幼儿园又是什么样子?”她说:“没这么好看,很高很高的。”“真棒!我们的小厕所是用脚踩开关,厕所就会被冲干净了,很方便。两边还有小扶手,可以让小朋友扶着,不会摔跤,一点也不可怕。小朋友都很喜欢,你喜欢吗?”我亲切地问道。荷玉看着我,放松了心情,并点了点头。“以后老师提醒你去小便,你赶快去,要把身体里面的虫子赶跑,不然虫虫要咬你,要吃药打针的。明白吗?”荷玉听了信以为真的马上两脚分开,站在蹲厕的小脚印上,但要求老师给她拉裤子。我再给她指导小便的方法。
午餐前,我再提醒荷玉去小便一次,她愿意跟我去了。我帮助她巩固小便时拉下裤子、蹲下之后用手抓住裤头、用手纸擦拭、然后提裤子的方法。 分析与措施:
荷玉每次上厕所是都有紧张和逃避的心理,那时由于以前的幼儿园的厕所太高,给她留下可怕的阴影,老师要帮助她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同时,耐心地做工作,通过观察和谈话,使她了解现在的洗手间跟原来的幼儿园的洗手间完全不同了,一点都不可怕,使她增强了对现在所处环境的认识,增进了对幼儿园的情感,对老师的信赖,使她慢慢地克服了恐惧的心理,愿意上厕所小便。 观察记录(五)
观察时间:2012年12月5——9日 观察内容:半天活动 观察实录:
我每天都定时提醒荷玉,并陪着她一块上厕所,鼓励她自己小便。她终于敢上厕所了,并且学会自己提拉裤头,自己蹲着小便。老师很高兴。 分析与措施:
采取定时提醒小便、鼓励、帮助等办法,使荷玉对新环境有安全感,逐渐建立了自信心,使她产生积极的情绪,逐步学会了自己蹲厕所小便。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中(1)班个案追踪记录
观察个案背景:
幼儿姓名:许佳莹 性别:女 年龄:4岁 情况分析:
许佳莹性格沉闷,胆小害羞,特别不自信。表现为对于老师的询问,总是以最简单的言语回答,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掉头或摇头表示的;小朋友欺负她了,她会一整天闷闷不乐,却不敢向老师和小朋友说;上课时不爱举手发言,大家都高兴地做游戏,她却在一旁远远观看,不敢也不愿意积极参与;在孩子身上应该体现的好奇爱问,爱动手在她身上表现的不明显,对周围的事物缺少兴趣,在班级中她更多的是一名观望者而不是一名参与者。而且她动作也不灵活,走路走楼梯似乎都比别人慢。对老师的要求也领悟的比较慢。
许佳莹虽然生活在看似完整的家庭,但是她们家庭关系并不怎么和谐,爸爸妈妈总是不再身边,主要照顾她的是奶奶和爷爷,但二人文化程度不高,在孩子的教育上也缺乏方式方法,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包办代替。 培养目标:
1、鼓励她能融入集体中,乐意、愉快地与同伴共同游戏、学习、生活。 2、帮助她树立信心,愿意与同伴交往,感受与人交往的乐趣。 3、愿意在集体中较自然、大胆的表现,做事情灵活。
个案分析1
一、跟踪时间:二月份 二、观察记录: 镜头一:
有一个午间活动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结伴在看书,折纸。许佳莹用完餐后就搬了小椅子过去,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有时剥指甲。加入的孩子也越来越多,都在投入地在玩,慢慢地我也发现佳莹一直在旁边观望,看到小朋友看着故事书有说有笑的,她也开始露出了不一样的表情,有时跟着她们一起笑,有时跟着她们一起伤心。 镜头二:
户外运动时,佳莹也一直扮演观众的角色,我们在做游戏,她总是原地站着,叫了她她动一动,但一会过去又做了观众。就这样,佳莹总是沉默的站在一边…… 三、情况分析:
许佳莹这种现象从小班开始已经出现了,我们也做了观察。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
家庭原因,可能在家里总是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缺少父母的关爱,而且在家里也没有同龄的伙伴。个人原因:幼儿能力相对其余幼儿较弱,幼儿没有自信,不敢于人交流,所以她不愿意主动的融入群体一起游戏。
但从孩子的表情可以看出,其实佳莹很想能加入她们,孩子们玩时的欢声笑语和行动已经感染了她,可是她不知道自己该用何种方式参加,也没有孩子们的主动邀请,她也不确定同伴们是否会接纳和喜欢她,所以她选择了观望。 四、采取措施: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其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2、教师有意识地邀请幼儿参与游戏, 多给幼儿机会。
3、进行手拉手活动,让比较开朗的孩子带着她玩,让她不觉得孤单。 4、进行家园互动,鼓励家长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并提供机会让幼儿接触同龄同伴。
五、取得成效:
由于对佳莹的关注,和为她提供特别的机会,她慢慢地开始接受这个集体,并和个别幼儿开始交流,但范围并不是很大,只是偶尔看到她和几个小朋友一起说笑。我们还是要采取措施,让佳莹变的开朗,自信一些。不过现在的她有时不只是一个旁观者了,她也开始慢慢地参与到同伴的活动中。
个案分析2 一、跟踪时间:三月份 二、观察记录: 镜头一:
起床了,孩子们都自己穿好衣服,开始叠被子了,只有许佳莹慢吞吞地,终于等到把衣服穿好了,别的小朋友都出去了,她还摸索着,不知道怎么叠好被子,观察了一会,我一步一步地教给她。
第二天,又是起床了,许佳莹还是和前天一样,不会叠被子。 镜头二:
要放学了,让孩子们自己去拿衣服并穿好,做好准备工作,但是许佳莹好像没听见,还在椅子上发呆,要叫几遍才有反应,而且穿外套时,不知道正反面,手不知道往那个袖子伸,折腾到最后还是没有穿好。 三、情况分析:
经过两个镜头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许佳莹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班级其她幼儿相比相对来说比较弱,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多方面的。
1、家长过分的溺爱包办代替。许佳莹在家中主要有奶奶照料,由于隔代宠爱,奶奶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为她吃饭,帮她穿衣服,导致孩子在家中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缺少练习机会,久而久之她就跟不上她的年龄阶段所应该有的生活自理能力。
2、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的培养,我们教师也渗透于一日活动中,在家长可能得不到培养,在班级中能弥补,但是我们发现许佳莹在我们教这些技能时,总不认真听,也不跟着老师做,这样久而久之别的孩子会了,她还是不会,她不用心去记。
总之原因是多方面的,孩子自己不好学,家长也没有真正的给孩子提供机会去学。 四、采取措施:
1、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建议家长能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家园合力,让孩子在家中也能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得到锻炼。
2、建议幼儿的爸爸妈妈多于幼儿相处,让父母担负起教育的重任。
3、教师和奶奶也进行交流,让奶奶也初步具备正确的教育观,不要总包办代替。 4、鼓励家长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尝试。 五、取得成效:
我们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许佳莹家长进行了沟通,孩子的家长在家中也不总是包办代替,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了进步,从孩子自己穿衣和叠被子上就能发现,她不像以前那样盲目了,虽然有时还是失败,但是能看到她的进步。
个案分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