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版)李金昌课后简答题----个人整理版精品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9:39: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6.什么是离散指标?有什么作用?常用的离散指标有哪些?

离散指标是反映变量值变动范围和差异程度的指标,即反映变量分布中各个变量值远离中心值或代表值程度的指标。

常用的离散指标主要有:全距(极差)、四分位差、异众比率、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作用:1)可以用来衡量和比较平均数的代表性;2)可以用来费用各种现象活动的均衡性、节奏性或稳定性;3)为统计推断提供依据。 7.如何反映变量分布的形状?

变量分布的形状要用形状指标来反映。形状指标就是反映变量分布具体形状,即左右是否对称、偏斜程度和陡峭程度如何的指标。具体形状指标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变量分布偏斜程度的指标,称为偏度系数;二是反映变量分布陡峭程度的指标,称为峰度系数。

第四章

1.什么是总体分布和样本分布?两者有什么联系?

总体分布是指总体中所有个体就某一变量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 样本分布是指样本中所有个体就某一变量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

联系: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或者当样本容量逐渐增大时,样本分布会接近总体分布。如果样本容量很小,样本分布就有可能与总体分布相差很大,抽样估计的结果就会有误差。 2.什么是抽样分布?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抽样分布是指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它由样本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和与之相对应的概率组成。

影响因素:总体分布、样本容量、抽样方法、抽样组织形式、估计量的构造(直接估计量和间接估计量)。

3.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

抽样误差是由抽样的非全面性与随机性所引起的偶然性误差。偶然性误差的特点是,它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而趋向于零,或者说各样本统计值的平均数与总体参数值只差为零。

非抽样误差是随机抽样的偶然性因素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是非抽样调查所特有的。它主要是由于抽样框不够准确,有些观测单位的数据无法取得,已取得的一些数据不真实等原因引起的样本观察数据非同质、或残缺、或不真实而产色号给你的误差。

第五章

1.什么是假设检验?为什么要进行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就是事先对总体参数或总体分布形态做出一个规定或假设,然后利用样本提供的信息,以一定的概率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或是否合理),或者说判断总体的真实情况是否与原假设存在显著的系统性差异。 我们在实践中会遇到这些问题:根据样本观测得到的一些结论,根据经验积累得到的一些认识,以及由此得到的判断?为了尽可能科学、客观的回答这些问题,使我们的判断、选择和决策避免失误,我们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这就是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方法。 2.什么是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看待两者在假设检验中的地位? 原假设是研究者对总体参数值事先提出的假设,是被检验的假设。备择假设是研究者通过检验希望能够成立的假设,是当原假设不成立时提供的假设。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是相互排斥的,两者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通常希望原假设能被推翻而备择假设能被接收。

3.假设检验有哪两种判断规则?如何进行两种规则的转换? 临界值规则和P-值规则。 4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 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 确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

3) 根据样本通缉令的概率分布确定出与α对于的临界值,即确定接受域和拒绝域 4) 构造检验统计量,并根据样本观测数据计算出检验统计值 5) 比较检验统计值与临界值,做出接受或拒绝原假设的判断 5.什么是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第一类错误是“以真为假”的错误,即原假设正确但却被拒绝的错误,也成为“弃真”错误。第二类错误是“以假为真”的错误,即原假设不正确却被接受的错误,也称“纳伪”错误。α变小,β就变大。 6.是否α+β=1?为什么?

α与β是在两个前提下的概率。α是拒绝原假设时犯错误的概率,β是接收原假设时的概率,所以α+β不一定等于1

7.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有什么异同点?

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利用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某种推断。但推断的角度不同。在参数估计中,总体参数在估计前未知,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对总体参数作出估计。而假设检验则是先对值提出一个假设,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第七章

1、什么是相关关系?它与函数关系有什么不同?

相关关系是现象之间存在的一种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与函数关系区别是:1)函数关系是现象之间存在的确定性数量依存关系,而相关关系是非确定性的;2)相关关系是相关分析的研究对象,函数关系是相关分析的工具。 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何区别和联系? 1)相关分析:广义上讲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现象之间数量上的不确定性依存关系进行的统计分析。

2)回归分析:是指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以便对因变量进行估计或预测的统计分析方法。

区别:1)在相关分析中不必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回归分析中要事先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而且只能从自变量去推测因变量,不能从因变量去推测自变量。

2)相关关系不能指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数量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能确切指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数量具体形式,它可根据回归模型从已知量估计和预测未知量。

3)相关关系所涉及的变量一般都是随机变量,而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作为研究时给定的非随机变量。

联系:1)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和前提,2)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 3.什么是回归标准误?这个指标有什么用? 回归标准误是给定x值时,y的实际观测值对其估计值y 的平均离差。回归标准误的数值越大,说明估计值的代表性越大,观测点越靠近回归直线,其离散程度就越小,回归的结果就越精确。

第八章

1、序时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有何异同?

定义: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是指不同时间上发展水平的平均数。 共性是都费用现象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性水平,都是平均数。

1)一般平均数把同质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在某一时间上的水平抽象化,从静态上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性水平,而序时平均数把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差异抽象化,动态上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性水平。

2)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得到的,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时间数列来计算的。 2、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哪些区别?

时期数量是同类的时期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形成的数列,数列中的各期指标值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一定时期达到的总量。

而时点数量是时点指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统计数量,反映的是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或某一瞬间所达到的水平。例如年末人口数量、男性人口数量等。 时期数列的特点:

1)数列中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可以累加

2)指标值的大小和时期的长短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时期越长,数值越大。 3)指标值一般通过连续登记获得。 时点数列的特点:

1)数量中的不同时点上的数值不能累加(或相加没有意义) 2)数值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

3)时点指标的数值一般通过不连续登记取得。 3、环比增长量和定基增长量有什么关系?

1)环比增长量也称逐期增长量,是两个相邻时期发展水平之差

2)定基增长量也称累计增长量,是反映报告期发展水平比某一固定时期发展水平的增长量。

3)环比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量

4)两相邻的定基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增长量 4、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发展水平÷前一期发展水平

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发展水平÷某一固定时期发展水平 某时期内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是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5、什么是平均发展速度?说说水平发和累积分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基本思路。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用?

定义: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的平均程度。 水平法:从最初水平a0出发,每期按一定的平均发展速度发展,则到n期后达到的理论水平等于其实际水平an

累积法:从最初水平a0出发,每期按一定的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n期后,达到各期实际水平之和。

应用:若要考虑最末一年的实际水平,以水平法计算;若要考虑全期实际累计总俩个,一般用水平法计算。

6.测定长期趋势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测定的目的是什么?

移动平均法、数学建模法、半数平均法、最小平均法

目的在于从序列过程归纳总结出现象变动的基本走势。 7.动态数列采用的分析指标主要有哪些?

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第九章

1、什么是统计指数?有什么作用?有哪些性质?

广义上统计指数是指一切用以表明所研究事物发展变化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狭义上是指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某一方面数量综合变化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具有综合性、平均性、相对性、代表性的性质。

2、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有何不同特点?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各自特点: 综合指数:通过两个具有经济意义并紧密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求得的指数,是先综合后对比。 平均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先对比后综合 联系: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指数公式存在变形关系。

区别:出发点不同,综合指数是从复杂现象总体总量出发,是固定同度量因素,以观察指数化因素的变动情况。平均指数从独立的个体事物出发,对个体数量的变化比率进行加权平均,以观察总体数量的平均变化。

3、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它与指数化因素有什么关系?该如何选择同度量因素?试举例说明。 定义:计算综合指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所决定的总量指标(尤其是夹指总量指标),其中一个因素(或指标)就是指数化因素。其他因素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数转化为能直接相加的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 与指数因素的关系:

指数化因素和同度量因素的区分是相对的,实际上他们互为同度量因素。例如:在决定商品销售则的因素中,商品价格以销售量为同度量因素,商品销售量以价格为同度量因素。 如何选择:

在编制综合指数是,同度量因素的时间或空间必须加以固定,即分子和分母总量指标中的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反映指数化因素的变化情况。 4.平均指数与平均指标指数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 平均指标指数和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区别,就在于平均指标指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综合指数的变形,而平均指标对比指数是研究两个时期的平均指标本身变动程度的指数。 5、什么是统计指数体系?它有哪些构建基本原则?有什么作用?

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具有内在本质联系的统计指数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基本原则:

1) 统计指数体系中的各个指数之间必须保持等式关系,以便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

进行因素分析。一般的,相对数之间是乘除关系,绝对数之间是加减关系。

2) 在利用统计指数体系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必须分清各个因素的性质,即科学区分数

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以便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编制各相关的指数。

3) 为了保持与统计指数一般编制原则的一致性,在一个统计指数体系中,质量指标指

数采用派氏形式,数量指标指数采用拉式形式。

作用:

1) 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对复杂的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化,从相对数和绝对数方面进行因

素分析,说明现象总变动方向和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