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2:37: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现代散文阅读 2 故都的秋
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饱尝(cháng) 赏玩(shǎng) ..领略(lüè) .B.陪衬(chèn) .颓废(tuí) .C.譬如(bì) .萧索(suò) .D.平仄(sè) .
疏疏落落(lào) .
落蕊(ruǐ) .混混沌沌(dùn) .幽远(yōu) .
潭柘寺(zhè) .情趣(qù) .
点缀(zhuì) 一椽破屋(chuán) ..
解析:A项,“落”应读“luò”;C项,“譬”应读“pì”,“索”应读“suǒ”;D项,“仄”应读“zè”。 答案:B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他在回忆祖父的遭遇时不时拭泪,致辞时一度因情绪 而中断。
(2)费德勒在拿下首场比赛后接受现场采访时, 地夸奖起太太和自己的团队表现。 (3)这位失独母亲说,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 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她的儿子。 A.不能自已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B.不由自主 不能自已 情不自禁 C.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不能自已 D.情不自禁 不能自已 不由自主
解析:“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从语境看,第(1)句因横线前有“情绪”不能用“情不自禁”,否则重复。第(3)句“失独”是悲伤的事情,不宜用形容感情“激动”的“情不自禁”。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俄罗斯政府对恐怖袭击始终采取“零容忍”的强力政策,即便IS及其他恐怖组织对俄本土发动报复式恐怖袭击,也很难颠覆俄罗斯将IS主体力量隔绝在叙利亚的决心。
B.作为半岛的最大邻国,中方不会坐视半岛稳定受到根本破坏,不会坐视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无端损害。我们强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
C.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让乡村教师真正享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是留住乡村教师的必然选择。
D.中国一直本着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解析:A项,搭配不当,“颠覆”与“决心”不搭配,可将“颠覆”改为“动摇”;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乡村教师真正享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是留住……”;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是正确的”。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陶然亭,并不是一个亭,而是一个土丘,丘上盖了一所庙宇。 。后来此处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时的宴会之所。
①又采用了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句子,称它作陶然亭
②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在这庙里盖了三间西厅房 ③据说这一带地方是饱经沧桑的,早年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 ④登这廊子一望,隐隐约约望见一抹西山,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
⑤不过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 A.⑤④③②① B.③①⑤④② C.⑤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⑤④
解析:⑤④写现在,③②①写过去,从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应先填入现在的情况,再回顾过去。 答案:A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槐花香漫故乡情
秋 楠
①那是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我无意中想念起槐花的模样,于是就有了想去看她的冲动。大片的槐树当属于乡下那条河床了,河床两岸成排的老槐树,仍然苍劲挺拔。走近那条河,远远地就会望见槐花挂满枝头,那花朵在阳光的映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满树的花香铺满整个河床,惹得蜜蜂翩翩起舞,那满心的喜悦与畅快,你若不去走近田野,贴近自然,寻不来,也找不到。于是,我常常想起我与槐花成长的日子,一部分记忆已经模糊了,或是残缺了,但能让我想起孩提时,短暂的欢快。
②故乡的槐花有着和他处别样的趣事,在故乡有一棵老槐树,她很奇特,开着五种颜色的花,因此叫五花槐。在全国没有几棵这样的树,方圆百里远近闻名,这村庄也就叫五花槐村了。冬去春来,老槐树发出嫩芽,五颜六色的花照例绽放。虽几经风雨,她依然枝繁叶茂,花香宜人。每到夕阳西下孩子们放了学,都会在这里捉迷藏,围着她跑来跑去,孩子们的笑声传遍整个村庄,那情景印刻在我脑海里,不会丢去只有收藏了。
③听老人家讲槐树村的故事最开心不过了。相传宋太祖赵匡胤下河东,时值三伏天,骑马路过五花槐村,人困马乏,他把马拴在庙前的槐树上,进庙安歇。庙外的青蛙“呱呱”地叫个不停,赵匡胤心烦意乱,长叹一声,说道:“宝蛙啊,宝蛙,你们别叫了,让我休息一会儿吧。要叫的话,你们就到村外叫去吧。”顿时,蛙声戛然而止。至现在,每到夏天村里还不会出现蛙鸣,这也成了后来专家们怎么也解释不了的疑问。蛙声刚停,马儿又“咴咴”地大叫起来,赵匡胤急忙出来,见马又踢又跳,把树弄得伤痕累累,他赶快制住了马,惋惜地说:“老槐树啊,老槐树,是我连累了你,实在对不起,愿你伤口早日愈合,枝繁叶茂,花放五彩。”从那以后,这棵槐树的花就由黄色变成了五色。近来,再回去见到老槐树,她根部的马蹄印痕依然清晰可见。
④遥望故乡的春天,已是百花谢了春红,而滨海小城的春天远远迟于故乡,我想故乡的脚步总是早于进入我的梦乡,或是因为我感受不到故乡槐花的味道,而晚于用这样的文字来怀想那时的美好。身在闹市久了,总会让人留恋一些往事,这根思绪也许是扎得很深,才引得我常常去想它。既然不会常常去看望,那就跟随风儿,一起走近自然,欣赏那一抹风景,也是一件最大的幸事。
⑤又是一年槐花香,城市边缘的槐花与故乡的槐花有着不同的美,一个载着儿时的记忆,一个记录成长的足迹。无论哪种美都有着一种空灵的美。那么就让我做一棵槐树吧,被这绿色包围,整个躯体被绿笼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路走着与绿色奔向远方。让我们握紧槐花的平和,回味一路走来的欢歌笑语,以一种宽宏和宁静直面人生,感悟上苍赐给的缘分,珍惜一路阳光、一路风雨所带给我们的无怨无悔。
(有删改)
5.下列对原文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多次提到了故乡的槐花香,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让读者能从中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感情。 B.第一段中“你若不去走近田野,贴近自然,寻不来,也找不到”,作者告诉人们,只有走近田野,走近自然,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并从中收获快乐。
C.第④段中“身在闹市久了,总会让人留恋一些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喧闹的滨海小城深深厌倦,渴望回归儿时的淳朴、宁静。
D.无论是城市边缘的槐花,还是故乡的槐花,它们都记录着人生的足迹,都表现出一种空灵的美,但作者更爱故乡的槐花,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E.“我”希望自己能做一棵槐树,能“被绿笼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是因为当下的环境污染严重,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解析:C项,“对喧闹的滨海小城深深厌倦”于文无据。D项,“但作者更爱故乡的槐花,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于文无据。E项,“因为当下的环境污染严重,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分析错误,作者想化身槐树,是表现对槐树、对故乡的爱。 答案:AB
6.文章第③段写宋太祖赵匡胤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解析:这个传说解释了村名的由来,同时也使作品情趣盎然,从而打动读者。
参考答案:交代五花槐村得名的原因,表现五花槐村深厚的历史底蕴,增加文章的文学情趣,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7.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对故乡的槐花特别迷恋?
解析:抓住作者描写槐花的段落,再结合作者的感情筛选整合即可。第一段写槐花美,并引发“我”的思乡情;第二、三两段写有关槐花的趣事和传说,“我”在五花槐村中成长的情况;最后一段写槐花的美及槐花带来了生机。
参考答案:①故乡的槐花挂满枝头,花香四溢,勾起“我”的思乡之情;②故乡的槐花有很多趣事,留下了美丽的传说,让人沉醉;③故乡的槐花见证了“我”的成长,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④故乡的槐花给故乡带来了美,带来了生机。
8.本文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结合文章内容及社会现实,就故乡的山水风物、神话传说与人类文化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思考。
解析:故乡的山水风物、神话传说实质上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结合作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原文中的槐花形象与主题,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分析。
参考答案: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这些山水风物相关的、年代久远的神话传说是故乡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滋养了故乡的人,也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今这些文化正面临着逐渐消逝的危险,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应以破坏故乡文化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语言运用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句式整齐,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涵养是一盆火,融化了结冰的心;涵养是一杯酒,温暖了陌生的人;涵养是一阵春风,
① ;涵养是一道阳光,照亮了前进的路。一颗纯净的涵养之心,是一泓清泉,它涵养着人类文明最纯净的思想;一颗美丽的涵养之心,是一朵蓓蕾,
② ;一颗缤纷的涵养之心,③ ,它牵引出的是彩霞满天。
解析:第①空,在内容上,应从人生与春风相关的“吹”思考作答;第②空要结合“蓓蕾”的特点思考;第③空要结合后面的“彩霞满天”思考。
参考答案:①吹绿了人生的季节 ②它将吐露出一个生意盎然的春天 ③是一片云雾
10.导学号74760003下面是某校给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解析:这是一个流程图,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说明顺序。先是“自学”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或“听课”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然后在“练习”中运用,进一步发现问题,巩固规律。 参考答案:学习的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课时练(二)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凋谢(diāo) 潭柘寺(zh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