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精馏塔的设计20页word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23: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板式精馏塔的设计

1.1 概述

塔设备是炼油、化工、石油化工等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气液传质设备。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板式塔内设置一定数目的塔板,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式穿过板上液层进行质热传递,气液相组成呈阶梯变化,属逐级接触逆流操作过程。填料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层,液体自塔顶沿填料表面下流,气体逆流向上(也有并流向下者)与液相接触进行质热传递,气液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属微分接触操作过程。

工业上对塔设备的主要要求是:(1)生产能力大;(2)传热、传质效率高;(3)气流的摩擦阻力小;(4)操作稳定,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5)结构简单,材料耗用量少;(6)制造安装容易,操作维修方便。此外,还要求不易堵塞、耐腐蚀等。

板式塔大致可分为两类:(1)有降液管的塔板,如泡罩、浮阀、筛板、导向筛板、新型垂直筛板、蛇形、S型、多降液管塔板;(2)无降液管的塔板,如穿流式筛板(栅板)、穿流式波纹板等。工业应用较多的是有降液管的塔板,如浮阀、筛板、泡罩塔板等。

(一)泡罩塔

泡罩塔是最早使用的板式塔,是Celler于1813年提出的,其主要构件是泡罩、升气管及降液管。泡罩的种类很多,国内应用较多的是圆形泡罩。

泡罩塔的主要优点是:因升气管高出液层,不易发生漏液现象,操作弹性较大,液气比范围大,适用多种介质,操作稳定可靠,塔板不易堵塞,适于处理各种物料;但其结构复杂,造价高、安装维修不便,板上液层厚,气体流径曲折,塔板压降大,因雾沫夹带现象较严重,限制了起诉的提高。现虽已为其他新型塔板代替,但鉴于其某些优点,仍有沿用。

(a b)

图1 泡罩塔

(二)浮阀塔

浮阀塔广泛用于精馏、吸收和解吸等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在塔板的开孔上装有可浮动的浮阀,气流从浮阀周边以稳定的速度水平地进入塔板上液层进行两相接触。浮阀可根据气体流量的大小而上下浮动,自行调节。

浮阀有盘式、条式等多种,国内多用盘式浮阀,此型又分为F-1型(V-1型)、V-4型、十字架型、和A型,其中F-1型浮阀结构较简单、节省材料,制造方便,性能良好,故在化工及炼油生产中普遍应用,已列入部颁标准(JB-1118-81)。其阀孔直径为39mm,重阀质量为33g,轻阀为25g。一般多采用重阀,因其操作稳定性好。

浮阀塔的主要优点是生产能力大,操作弹性较大,塔板效率高,气体压强降及液面落差较小,塔的造价低,塔板结构较泡罩塔简单。

F-1型 V-4型 A型 十字架型 方形浮阀

图2 浮阀塔板

(三)筛板塔

筛板是在塔板上钻有均布的筛孔,呈正三角形排列。上升气流经筛孔分散、鼓泡通过板上液层,形成气液密切接触的泡沫层(或喷射的液滴群)。

筛板塔是1932年提出的,当时主要用于酿造,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造价低,气体压

第 1 页

降小,板上液面落差较小,相同条件下生产能力高于浮阀塔,塔板效率接近浮阀塔。其缺点是稳定操作范围窄,小孔径筛板易堵塞,不适宜处理粘性大的、脏的和带固体粒子的料液。但设计良好的筛板塔仍具有足够的操作弹性,对易引起堵塞的物系可采用大孔径筛板,故近年我国对筛板的应用日益增多,所以在本设计中设计该种塔型。

垂直筛板

林德筛板

图3 筛板塔板

1.2 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

1.2.1 装置流程的确定

精馏装置有精馏塔、原料预热器、再沸器、冷凝器、釜液冷却器和产品冷却器等设备。热量自塔釜输入,物料在塔内经多次部分气化与部分冷凝进行精馏分离,由冷凝器和冷却器中的冷却介质将余热带走。在此过程中,热能利用率很低,为此,在确定流程时应考虑余热的利用,注意节能。另外,为保持塔的操作稳定性,流程中除用泵直接送入塔原料外,也可采用高位槽送料以免受泵操作波动的影响。

塔顶冷凝装置根据生产情况决定采用分凝器或全凝器。一般塔顶分凝器对上升蒸汽虽有一定增浓作用,但在石油等工业中获取液相产品时往往采用全凝器,以便于准确地确定回流比。若后继装置使用气态物料,则宜用分凝器。

苯—甲苯混合液原料经预热器加热到指定温度后送入精馏塔德进料板,在进料板上与自塔上部下降的的回流液体汇合后,逐板溢流,最后流入塔底在肺气肿。在每层板上,回流液体与上升蒸汽互相接触,进行热和质的传递过程。操作时,连续的从再沸器取出部分液体作为塔底产品,部分液体气化,产生上升蒸汽,一次通过各层塔板。塔顶蒸汽进入冷凝器中被冷凝,并将部分冷凝液用泵送回塔顶作为回流液,其余部分经冷凝器冷凝后送出作为塔顶产品,经冷凝器冷却后送入贮槽。塔釜采用间接蒸汽和再沸器共热。塔底产品经冷却后送入贮槽。 流程图如附图6: 1.2.2 操作压力

精馏操作可在常压、减压和加压下进行。塔内操作压力的选择不仅牵涉到分离问题,而且与塔顶和塔底温度的选取有关。根据所处理的物料性质,兼顾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来综合考虑。压力增加可提高塔的处理能力,但会增加塔身的壁厚,导致设备费用增加;压力增加,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降低,回流比或塔高增加,导致操作费用或设备费用增加。因此如果在常压下操作时,塔顶蒸气可以用普通冷却水进行冷却,一般不采用加压操作。本设计中已制定为塔顶压力为4kPa。 1.2.3 进料热状态

进料热状态以进料热状况参数q表达。进料状态有5种,可用进料状态参数q值来表示。进料为过冷液体:q>1;饱和液体(泡点):q=1;气、液混合物:0<q<1;饱和蒸气(露点):q=0;过热蒸气:q<0。q值增加,冷凝器负荷降低而再沸器负荷增加,由此而导致的操作费用的变化与塔顶出料量D和进料量F的比值D/F有关;对于低温精馏,不论D/F值如何,采用较高的q值为经济;对于高温精馏,当D/F值大时宜采用较小的q值,当D/F值小时宜采用q值较大的气液混合物。本设计中已制定为气液混合进料:

第 2 页

液:气=1:2。 1.2.4 加热方式

蒸馏一般采用间接蒸汽加热,设置再沸器,但对塔底产物基本是水,且在低浓度时的相对挥发度较大的体系,也可采用直接蒸汽加热。直接蒸汽加热的优点是:可利用压力较低的蒸汽加热以节省操作费用,并省掉间接加热设备。但由于直接蒸汽的加入,对釜内溶液起一定稀释作用,在进料条件和产品纯度、轻组分收率一定的前提下,釜液浓度相应降低,故需在提留段增加塔板以达到生产要求。 1.2.5 回流比的选择

影响精馏操作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塔内蒸气量V。对于一定的生产能力,即馏出量D一定时,V的大小取决于回流比。实际回流比总是介于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两种极限之间。由于回流比的大小不仅影响到所需理论板数,还影响到加热蒸汽和冷却水的消耗量,以及塔板、塔径、蒸馏釜和冷凝器的结构尺寸的选择,因此,适宜回流比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适宜回流比应通过经济核算决定,即操作费用和设备折旧费之和为最低时的回流比为适宜回流比。 (1)先求出最小回流比Rmin,取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1~2倍,即R=(1.1~2)Rmin; (2)在一定的范围内,选5种以上不同的回流比,计算出对应的理论塔板数,作出回流比与理论塔板数的曲线。当R=Rmin时,塔板数为∞;R>Rmin后,塔板数从无限多减至有限数;R继续增大,塔板数虽然可以减少,但减少速率变得缓慢。因此可在斜线部分区域选择一适宜回流比。

1.3 塔的工艺计算

已知参数:苯、甲苯混合液处理量,F=4600kg/h;xF=0.41;xD=0.99;xW=0.02;回流比R(自选);进料热状况,q=1/3,塔顶压强,p塔顶=4kPa。

表1 苯和甲苯的物理性质

项目 苯A 甲苯B 温度C

0分子式 C6H6 C6H5—CH3 80.1 101.33 40.0

0分子量M 78.11 92.13 85 116.9 46.0

90

沸点(℃) 80.1 110.6

95 155.7 63.3

临界温度tC(℃) 临界压强PC(kPa)

288.5 318.57 100 179.2 74.3

105 204.2 86.0

6833.4 4107.7

110.6 240.0

表2 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

PA,kPa PB,kPa

0

0

135.5 54.0

表3 常温下苯—甲苯气液平衡数据([2]:P8例1—1附表2)

温度C 液相中苯的摩尔分率 汽相中苯的摩尔分率

温度 苯,mN/m 甲苯,Mn/m 温度(℃) 苯,kg/m3 甲苯,kg/m3

80.1 1.000

85 0.780

90 0.581

95 0.412

100 0.258

105 0.130 0.262

110.6 0 0 120 16.2 17.3 120 763 768

1.000 0.900 0.777 0.630 0.456

表4 纯组分的表面张力([1]:P378附录图7) 80 21.2 21.7 80 814 809

90 20

100 18.8

110 17.5

20.6 19.5 18.4

表5 组分的液相密度([1]:P382附录图8)

90 805

100 791

110 778 780

801 791

表6 液体粘度μL([1]:P365)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