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9:29: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______ 30 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g ______ ______ 40 盐水的密度ρ/kg?m-3 ______ (3)以上实验中,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请你将甲、乙、丙的顺序调换一下,可以大大减小误差,你的顺序是______。
24. 如图所示,甲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
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乙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斜面高度h/cm 5 10 15 木块被撞出的距离s/cm 6 24 54 (1)进行甲实验时,每一次都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自由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运动的______相同: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______来判断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从而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
(2)进行乙实验时,通过观察______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这种物理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5. 小明手里有一个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他想知道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于是从实验室找来了一块电压表,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已知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一个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以及若干导线和开关。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测出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x阻值。要求: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第6页,共18页
(3)写出Rx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第7页,共18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如图所示标志是要保持安静,即让发声体不再振动发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此标志是控制发声体的响度。 故选:D。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2.【答案】B
【解析】解:A、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是物质从液态变气液态的过程是汽化。故A错误;
B、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的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 C、钢水铸成钢锭,是物质从液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故C错误;
D、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是钨丝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对于判断物态变化的问题,找准物质现在和原来的状态,根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进行判断,这是本类型习题的思路。 3.【答案】A
【解析】解:
A、“楼台倒影入池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 B、“风吹草低现牛羊”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故B错误。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池底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形成的,故C错误。
D、“云生结海楼”是海市蜃楼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的折射现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
(3)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现象都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题通过诗句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平时要注意区分。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将所学知识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 4.【答案】B
【解析】解:A、摩擦起电的过程,本质是电子发生转移的过程,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第8页,共18页
B、自然界只有正负两种电荷,所以物体带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故B正确; C、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或带异种电荷的物体。故C错误;
D、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带负电,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B。
①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②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④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金属导体中能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带负电。
此题考查了两种电荷、带电体的性质、摩擦起电的原因及电流方向的规定,主要是静电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 5.【答案】C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知,甲导体的长度最小,其横截面积最大,故甲导体的电阻最小,
丙导体的长度最大,且横截面积最小,故丙导体的电阻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导体的电阻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与横截面积,导体的长度越小,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本题考查决定电阻的大小因素,为基础题。 6.【答案】C
【解析】解:A、老师从讲台走到你面前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
B、教师内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40W,故正常工作的电流约0.5A;故B错误; C、教室的长宽高约为:8m、6m、3m;故体积约为:V=8m×6m×3m=144m3;空气的质
144m3=186kg;故与200kg接近;故C正确; 量约为:m=ρV=1.29kg/m3×
D、教室内大气压的数值与标准大气压接近,即约为1.0×105Pa;故D错误; 故选:C。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7.【答案】B
【解析】解:A、根据ρ=可知,在物体的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由图象可知ρ1>ρ2,故A正确;
B、根据R=可知,在电压相同时,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由图象可知R1<R2,故B错误;
C、根据v=可知,在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大,速度越大,由图象可知v1>v2,故C正确; D、根据p=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由图象可知p1>p2,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
第9页,共18页
判断,然后答题。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常见的出题方式,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图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8.【答案】C
【解析】解:由图知,开关接在导线A上,所以A是火线,B是零线,
A、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为220V,零线和大地之间的电压为0,导线B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0,故A错误;
B、插座的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所以测电笔插入插座的左氖管不发光,插入插座的右插孔氖管发光,故B错误;
C、三孔插座已接地,当电冰箱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能使电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这样能,防止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开关S断开时,虽然灯泡不发光,但火线没有被切断,所以人接触a点会触电,b在零线上,所以接触b点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故D错误。 故选:C。
(1)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为220V.测电笔接触火线氖管会发光,接触零线不发光; (2)触电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
(3)家庭电路中,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都采用三脚插头,当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插入三孔插座时,金属外壳接地,防止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发生触电事故。
掌握家用电器的连接方法和三孔插座的连接方法,以及测电笔的使用,要掌握家庭电路连接规则的原因。 9.【答案】A
【解析】解:
由图知,闭合开关S1、S2,灯泡L2被短路,电路中只有L1工作,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若断开S2,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其示数小于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小; 此时电流表示数I′=
,
因R1+R2>R1,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小。 故选:A。
闭合开关S1、S2,灯泡L2被短路,电路中只有L1工作,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电流;若断开S2,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流。 开关的断开和闭合可以改变电路的连接方式,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个是当开关S2闭合时,灯泡L2被短路;另一个是当两电阻串联时,电压表测的是电阻L1两端的电压,而不是电阻L2两端的电压。本题主要就是考查了学生对电路图的分析能力。 10.【答案】BD
【解析】解:
A、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手击打排球的力等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故A错;
B、在击打排球过程中,运动员对排球施加了力的作用,并且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该过程中运动员对排球做了功,故B正确;
C、排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惯性,没有受到推力的作用,故C错; D、排球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其动能减小;同时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故D正确。
第10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