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5:43: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智慧城市建设的三点建议
作者: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2年第36期
在各个城市纷纷勾画智慧城市宏伟蓝图,并呈现出一派热烈、繁忙的智慧城市建设场面时,我们更需要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思维。 ——本报记者 程彦博
今日,各类IT厂商、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纷纷摩拳擦掌,期盼在“智慧城市”这棵树下收获果实。中国联通对外宣布,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联通已经与118个城市签定了智慧城市类项目。
笔者认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只是第一步。智慧城市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为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智慧城市的外延广泛且复杂,涉及城市运行的众多行业和领域,例如交通、建筑、电力、医疗、人口、防灾……正缘于此,智慧城市建设绝非架设光纤、布局WLAN这样简单,也绝非某个厂商凭借一己之力就能主导并完成。
在这样一个宽泛、庞大的智慧城市体系中,必须存在一个统筹和领导的关键性角色。而作为城市的规划、管理和运营者,各个城市的政府机构无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 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2012年2月底,中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量已经达到154个,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
在各个城市纷纷勾画智慧城市宏伟蓝图,并呈现出一派热烈、繁忙的智慧城市建设场面时,笔者认为,我们更需要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思维。
第一,智慧城市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现在,中国各个城市之间的差异明显,在规模、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地理因素等方面有着显著不同。甲城市的成功案例,照搬到乙城市未必行得通。要建设智慧城市,我们一定要明确自身需求,辩证地借鉴,量力而行。 第二,城市管理机制的协同创新才能保证智慧城市建设顺利进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城市管理作为一个综合体系,其交互性越来越强,各个模块和系统需要交互和信息共享,这也就意味着城市管理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协同。如果不能打破条块的管理壁垒和局限,仍然按照条、块的范围去建设封闭的城市管理信息化体系,这恐怕至多能称为“智慧行业”,而不是智慧城市了。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主导者是城市管理者,而受益者则应该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中的企业和市民。目前各个厂商提供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覆盖了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人口管理等方面。不可否认,这些体系建设为管理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手段,也为企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市民提供了高效的服务。但是,笔者认为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更应该通过信息化手段着力解决当前企业、市民更为迫切的需求,如缓解交通拥堵、食品溯源、改善医疗环境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