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4:45: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简谐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第一节《简谐运动》。机械振动是较复杂的机械运动,振动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心电图、核磁共振仪、地震仪、钟摆等),可以使学生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也是以后学习波动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此章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简谐运动》是《机械振动》这一章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一节,是全章的基础。
本节课首先通过学生身边和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引出振动的概念;而后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从运动学的角度认识弹簧振子,通过手机拍摄频闪照片的方法得出弹簧振子的图象;再通过分析揭示出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是正弦式曲线,然后从其运动学特征给出了简谐运动的定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简谐运动是一种较前面所学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更复杂的机械运动;最后回归生活和应用举例,使学生知道机械振动是一种普遍的运动形式。 【学情分析】
现阶段高二的学生已具有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对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变化的力的作用下的物体运动还是第一次遇到,对这种运动模式的运动形式没有抽象认识;很难对较为复杂的运动有清晰的认识。为此,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简谐运动情景是教学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学习中调动眼、耳、口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则学习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情景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为此在课堂教学上首先通过实验演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创设学习的良好情景;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得出初步的简谐运动规律,然后再次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而科学的结论。由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协同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高效,并且同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 【核心素养】
通过《简谐运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实例到物理模型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目标】
(1)知道弹簧振子模型;
(2)掌握振子的位移定义,掌握质点运动“位移-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 (3)理解“简谐运动”的定义。
(4)掌握用手机连拍功能获得“频闪照片”,并用软件将照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获得图象的方法;
(5)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 (6)经历对简谐运动运动学特征的探究过程,加深领悟用图象描绘运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弹簧振子模型、掌握振动图像的获取方式及意义、明确简谐运动的定义。
2.难点:掌握振动图像的获取方式及意义。 【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振动 视频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个振动 教学设计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振动,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现象。 视频:展示生活中的振动。知道琴弦的振动可以使我们欣赏到优美的音乐,而地震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知道振动的双刃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教学] 一、机械振动 实验演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弹簧振子和荡秋千的运动。 创设真实情景,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引导学生观察运动的特点。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注意和以往所学运动形式的区别。 械振动的理解。 结运动的特点。给出平衡位置的概念,给出机械振动的概念。 与以前所学内容进行对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比,促进学生的思维理想和对机械振动,通常简称为振动。 教师:展示三个运动的flash动画,请同学们观察并总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对机二、弹簧振子 教师:演示振子的振动,引导学生建立弹簧振子的模型。 学生:知道弹簧振子是理想化的模型,观察并思考振子振动的特点。 定义:小球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 条件(理想化) :①小球看成质点 ②忽略弹簧质量 ③忽略摩擦力 三、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 1.振子的位移x:都是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O,规定在O点右边时位移为正,在左边时位移为负。 2.获得图像的方法 方法一:频闪照片法 利用手机连拍功能,拍摄弹簧振子的频闪照片,并且用软件将拍得的照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实验演示,提供真实情景。实验仪器:弹簧振子 掌握科学方法,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 动画模拟真实情景,动态展示弹力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讨论得出位移的大小、方向,并与以前所学的位移概念进行区别。 打开气泵,给气垫导轨充气。拉动弹簧,让弹簧振子振动起来。请学生用手机中照相机的连拍功能,拍摄振子的频闪照片。 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拍摄的频闪照片按照时间先后顺 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