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错题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3:26: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记叙文阅读

概括题:考生往往在答谓语部分的时候出现失误,比如学生概括朱自清的《背影》时,学生会答作“爸爸为儿子买橘子”,这样的概括就不能准确抓住人物的行为。本文感人之处主要在爬月台,因此应概括为“父亲拖着肥胖的身躯,努力地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

含义题:有的考生混淆了“含义”和“作用”的意思,其实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重在解释词语和句子的语境义。而“作用”是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揭示中心……所以只要看清楚题,就不会答错。

赏析题:失误主要表现在由分析语言引申到分析情感这一环节,考生往往把握不好。其实对于情感的分析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题,文末的抒情议论句往往是这一得分点很好的提示。 人物形象分析题: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揭示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要避免在一个点上使用近义词,否则会降低得分率,比如“勤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应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答题,变成“勤劳、疼爱子女、本分善良”。有的考生忽略了“简要分析”,不列举相关细节,只举出性格和品质,造成丢分。 2.说明文阅读

题目和开头的作用:主要失误在答题角度单一,忽视了其他得分点(详见后文例题)。

1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主要失误是说明方法写不对,写不全。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是很灵活,如果遇到复杂的题型就得不到分数。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该词所起到的作用是答题关键,而且分析时必须结合上下文里具体的内容。而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一步,用程式化的句子答题,造成丢分。 是否符合原文表述的选择题:考生容易因没有细心看选项和原文的细微差别,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3.议论文阅读

找出论点:论点作为一个判断,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这一点有些考生没有很好地把握;还有的考生把分论点错误地当做了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不止一种,有的考生思维单一,造成漏答失分。

分析论证过程:有考生不知道这是一个过程,在答题句式上就不对。还有些考生没有细心看原文,匆忙作答,丢掉了论证的某一步骤。

联系实际题:很多考生撇开原文的观点,另外立论造成失分;还有的考生在联系实际的时候不具体,因空洞而丢分。 典型题分析 1.记叙文阅读 ①概括题

2

记叙文考查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因此概括题是出现最多的一种题型。记叙文阅读中概括题分为两类,一类是概括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情节,另一类是概括整个故事的情节。 夺分策略:概括题应该用主谓句式来答题。即“什么人,做了什么”。在答谓语部分,即“做了什么”的时候,应认真斟酌词语,特别是动词,力求准确概括人物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复杂的概括题需要加入“原因”和“结果”。 ②含义题

在理解能力的考查上,对词语和句子含义的考查是中考重点题型。

词语含义题:如2013年重庆市B卷考题《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第15题:结合语境,说说第⑤⑧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那不关我的事!

(2)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

句子含义题:如2013山东聊城考题《香伯》第20题:谈谈你对第19段画线句的理解。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夺分策略:含义题在解答时关键是注意语境,考生的任务就是根据语境,解释词语和句子,想方设法让词语和句子由深奥变得浅显易懂。这个词或者句子所处的上下文,是答题的关键。

3

除此之外还要联系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答。 ③赏析题

赏析题依然是记叙文阅读的重头戏。在表述上,赏析题一般表述为“赏析某词某句”“说说某词在某句中的表达效果”“说说某词某句的妙处”。

夺分策略:答题格式为,以什么手法……什么效果……什么情感……答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的使用、描写手法这一方面人手;答效果是指这个手法是为表现什么写作任务服务的;答情感是指透过语言的层面品味词语或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④人物形象分析题

叙事类作品离不开人物的活动,并且往往是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质的。所以,在记叙文阅读题型里,人物形象分析题出现的几率很大。

夺分策略:由人物的行为来看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考生的任务是先看人物在文章中有什么作为,然后再总结人物的性格品质,并能找出相关细节加以分析。 2.说明文阅读 ①题目和开头的作用

现在的说明文写得都比较文艺,题目和开头的语言比较生动,出题者往往在这个点上设置题目。

夺分策略:第一要考虑语言生动是为了吸引读者,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第二要考虑这样生动的语言是为了引出说明对

4

象和内容。

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这是说明文必考的题型。

夺分策略:说明方法要熟记。答题时要找准、写对、写全。说明方法的作用有固定的格式:比如列数字,作用是“准确地说明了……”,那么到底说明了什么呢?其实就是看说明方法为什么样的说明任务服务,这个任务需要我们找出来。 建议大家看和画线句相关的四个地方:①看前面,因为后面的话往往为前一句服务。②看中心句,某一段的文字往往为中心句服务。③看后面,因为有时使用了说明方法后.往往后面要总结一下。④看画线句本身,因为看了内容才知道这句话为什么任务服务。 ③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绝大部分题目都是“某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夺分策略:格式为:①不能;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该词所起到的作用;③去掉以后的不好效果,如“太绝对,与实际不符”;④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去掉。 ④是否符合原文表述的选择题

夺分策略:把每一个选项都还原到原文中去,和原文出现的表述一一对照。这种题型实质上考查的是说明文表述的准确严密性。 ⑤实际运用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