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学中难点音的训练方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02: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普通话教学中难点音的训练方法

一、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r

舌尖前音和舌尖后同属舌尖音,都是以舌头为主动器官,和口腔中的不同部位形成阻碍发出的清辅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平舌音和翘舌音。我国南方地区的很多方言中没有舌尖前和舌尖后的区分,如云贵川的大部分地区,在其方言中都是只有舌尖前音而没有舌尖后音,这样就在学习普通话发音时就无法区分舌尖前后音。在普通话的21个声母中,这一组音就占了7个,一旦无法区分,就会造成大量的语音错误,要解决这一大难点的关键就在于找准发音部位。

舌尖前音的发音部位比较靠前,用舌尖靠近或接触上齿背,形成阻碍,然后让气流从形成的缝隙中挤过,摩擦成音。舌尖后音的发音部位靠后,是用舌尖接近或接触硬腭的最前端,形成阻碍,然后让气流从形成的缝隙中挤过,摩擦成音。

在这两个发音部位中,“上齿背”这个位置很容易找到,舌尖音也是一般方言当中都有的音,难度不大;而“硬腭前端”这个位置往往是教师无法准确描述,而学生又很难准确找到的。其实这个位置并不难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舌头平平地向上贴紧口腔上壁,舌头的前半部分感觉凸出来的地方,就是硬腭的前端了。找准了发音部位,再把舌尖放到准确的位置来发音,发音的问题就解决了。 二、鼻音n和边音

鼻音n和边音l是一组舌尖中音,它们的发音部位相同,都是

舌尖和上齿龈接触形成阻碍成音,但它们的发音方法不相同。鼻音n发音时,舌尖和上齿龈接触,口腔通道完全封闭,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气流进入口腔和鼻腔,在口腔受阻,从鼻腔透出,同时声带颤动成音。边音l发音时,舌尖和上齿龈接触,阻碍口腔的中间通道,气流从舌头两边与两颊内侧形成的空隙通过,同时声带颤动成音。

对于很多南方地区的人来说,这一组音之所以会成为难点音,主要是因为在很多南方方言中,在舌尖和上齿龈形成阻碍时,气流是从口腔和鼻腔两个通道同时通过的,这样发音,造成了鼻音边音化,边音鼻化,结果鼻音和边音都出现了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学会控制气流。

训练鼻音时,先用舌尖轻轻接触上齿龈,闭上双唇,从丹田呼出一口气,认真感受一下气流完全从鼻腔通过的感觉。然后试着从鼻腔里哼出一个“嗯”音,再试着把这个音延长,然后慢慢地打开双唇,这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好气流,让气流缓缓地从完全从鼻腔流出,而不是从口腔流出。反复运用这种方法训练,就可以在发鼻音时自如地控制气流了。

训练边音时,先用舌尖抵住上齿龈,打开双唇,封闭鼻腔通道,用力地吹一口气,让气流从口腔透出,仔细感受气流从舌头的两边通过的感觉。然后让舌尖向外用力弹开,到央ɑ的位置,发出“拉”的音。在舌尖弹开时,要特别注意控制气流,一定要让气流完全从舌头两边流出,不能让气流从舌面通过,更不能让气流从鼻腔透出。

用这样的方法反复训练,就能发出很干净的边音了。 三、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普通话语音系统中一共有39个韵母,其中鼻韵母占了16个,如果鼻韵母出现问题,整个普通话的语音面貌就会大打折扣。在很多南方方言里,前后鼻韵母中的发音都有一些问题,特别是in和inɡ,en和enɡ,大多数方言中只有前鼻韵,没有后鼻韵,而且发出的前鼻韵也往往没有归音。区分前后鼻韵母,主要是区别它们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前鼻韵母的发音部位比较靠前,用舌尖来完成。在发音时,先把前面的韵腹完成,然后口腔逐渐闭合,下颌往上台升,舌身向硬腭和上齿龈之间靠拢,此时由于口腔开度逐渐变窄,气流在口腔中受阻,从鼻腔中透出,发音停止。训练的时,可让学生练习发央ɑ,然后试着让舌尖向前向上运动,慢慢地接触到硬腭,一旦接触到,就关闭口腔通道,让气流从鼻腔流出,这样就可以完成前鼻韵的归音了。后鼻韵的发音部位在口腔的后半部分,靠舌根来完成。发音时,先完成韵腹的元音,然后抬起舌根,使之与软腭接触,堵住气流在口腔中的通道,打开鼻腔通道,让气流从鼻腔中透出。练习时,先反复练习舌面后音ɡ、k、h,仔细体会舌根抬起的感觉,然后练习舌面向后缩,舌根隆起的动作,最后打开鼻腔通道,成音。 发in时,舌面在口腔的前端,收尾时气流受阻位置也在前端,发音时舌面动作很小,只有一个稍稍从前、高位置向硬腭前部贴近的极短的过程;而inɡ在发音时,舌面动作较长,从口腔的前部向